以下是含有長照機構住民的搜尋結果,共18筆
肺炎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每逢秋冬更隨著流感及多種呼吸道病毒活躍,對高齡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威脅甚大。為守護社區健康、提醒民眾及早防護,亞東醫院響應世界肺炎日,舉辦「世界肺炎日民眾衛教活動」,藉由淺顯易懂的衛教講座與互動問答,帶領民眾深入了解肺炎預防與疫苗接種觀念。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指出,肺炎並非無法對抗,只要「提早預防、正確識別、及時治療」,就能大幅降低風險,守護家人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3年結核病全國新確診者中,65歲以上長者超過6成4,死亡率更高達86.3%。在長照機構內,結核病發生率更是全國平均的14倍,原因在於住民免疫力較低,且長期群聚生活,會增加感染與傳播風險。結核病主要透過飛沫與空氣傳播,感染後不一定立即發病,可能進入「潛伏期」。在此階段,患者雖無症狀且不具傳染力,但當免疫力下降時,體內結核菌可能被激活,導致發病。
今年流感疫情提早報到,感染症醫學會7日與朝野立委共同呼籲民眾盡速接種疫苗,並公開支持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納入公費,以提升65歲以上長者的保護效果。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宣布,明年將新增採購2款免疫加強型疫苗,約20萬劑,優先提供高齡長照機構住民公費接種。
高中以下學生多採校園集中施打流感疫苗,施打前會先收到通知單,由家長填寫「接種意願書,一名女子今(1)日於Threads分享孩子學校發放的「接種注意事項傳單」,其中疫苗廠牌一欄特別標註「不是高端」,讓她笑稱「講重點才不用被問一堆」,也反映部分家長對疫苗品牌的敏感與疑慮。
近期流感疫情升溫,醫師觀察門診與急診病患明顯增加,確診比例持續攀升,不僅出現校園群聚與家庭傳播,甚至有多人在周末烤肉聚會後陸續發病,呼籲若出現高燒、全身痠痛等症狀務必及早就醫,以免惡化成重症。
因應國內新冠疫情升溫,高市衛生局針對轄內住宿型長照機構內住民,包括高齡、慢性病及失能的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除了要求機構落實感控防疫,並緊急採購3萬劑快篩,提供有呼吸道症狀住民經醫師評估後使用,首批到貨4000支5日開始配發。
全民健保實施30年,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各區總額「自管自收」構想,並提到花蓮縣秀林鄉「論人計酬」試辦很成功。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受訪表示,花蓮秀林是以人為中心、給予病人完整的照顧,如果能夠將這個模式擴大在花蓮及台東來體現,並沒有限制疾病或單位,這是政府現在的方向。
醫療照護無距離!甲仙區衛生所遠距醫療門診12月正式啟動,結合高雄長庚醫院皮膚專科醫師、遠距儀器並導入高雄榮民總醫院微型化遠端視訊診療系統進行遠距會診,提供便捷及高效能的遠距醫療服務,提升偏鄉民眾就醫便利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結核病在2023年取代COVID-19成為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案例中的首要原因。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分析,可能與新冠疫情期間國際封城,造成衛生體系崩壞,導致追蹤病人無法獲得治療、篩檢率大幅下降,才導致全球失控。不過台灣疫情期間,未曾經歷此特殊現象,仍會持續擴大找出潛伏感染者,目標讓我國結核病發生率,由2005年的每十萬人口73人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每十萬人口28人。
為實現在地老化,健保署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提供住院的替代服務,使居家醫療病人在出現感染症後,在家、機構接受照護。目前全台共699家院所參與計畫,以中區253家最多,台北區緊追在後,成功使9成病人免於再住院。明年起,除了感染症,也將居家安寧病人納入適用對象,最快明年第一季推動。
衛福部健保署自2016年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但醫政單位編列經費太少、人才培訓與投入不足、相關設備未到位;「缺錢、缺人、缺設備」下,使居家醫療制度如同徘徊在十字路口,沒有明確願景。
面對醫療人力短缺、急診擁擠、住院等待時間增長等挑戰,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率先啟動「全民健康保險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今年7月正式上路,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醫院共已收治8名病患,包括一名高齡91歲長者,受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及肺炎所苦,在居家照護團隊努力之下,不僅病患恢復情況良好,也減輕家屬負擔。
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啟動「全民健康保險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自今年7月上路以來,包括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醫院共收治8名病患,不僅恢復良好,也同步減輕家屬負擔。
結核病潛伏期長達終生,若能在尚未發病時治療,有9成以上保護力可避免發病。疾病管制署2008年起推動檢驗及治療計劃,已經逐漸看到成效,2023年約有1萬2000人接受治療,依發病率1成估算,已有效避免1100人結核病發病,今年更大步擴展,為藥癮族群提供檢驗與治療服務。據統計,正在接受替代治療的藥癮族群中,LTBI檢驗陽性率高達22%,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
亞洲第一部《病主法》2019年上路,民眾在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可決定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然而,預立醫療決定書的簽署率不到百分之一,原因指向自費諮商價格太高。健保共擬會議25日通過預立醫療諮商的給付,包括65歲以上重大傷病者、輕度失智等4大類對象都可受惠,最快6月上路。
在家善終是許多人的期盼,但絕大多數病人的最後人生都是在醫院度過,僅2成病人在家、機構死亡。面對少子化趨勢,衛福部規劃逐步將重心轉移至居家,希望做到「Hospital at home」。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健保共擬會議已通過在宅住院試辦計畫,居家醫療及安寧對象、長照機構住民,以及急診個案都能適用。未來包含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感染症,都能在家、機構中接受處置,預計一年新增7億健保支出,5萬人受惠。
結核病發生率逐年下降,2005年至2013年,共18年間,已下降62%。今年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主題為「Yes!We Can End TB 」,疾管署達成2035消除結核病目標,宣布今年擴大篩檢3類族群,不再只限於個案接觸者、長照機構、山地原鄉住民等,包含洗腎病患、45歲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60歲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都可公費檢測結核病,以利及早介入治療,力拚1年內完成1.5萬人的篩檢。
每年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新北市人口居全國之冠,其中逾11萬新住民,是全國最大的國際城市。為照顧新住民健康,衛生局除提供免費胸部X光檢查,今年加碼提供新住民免費抽血篩檢結核病,篩檢陽性並提供免費治療,篩檢後還可獲得300元超商禮券,未篩檢過的新住民可就近至29區衛生所進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