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黑色棘皮症的搜尋結果,共14筆
血糖要控制好,「管住嘴」很重要。中醫師艾莉絲分享案例指出,一位婦人血糖平時控制良好,但因天熱不太吃三餐,每天都吃一碗不加煉乳、砂糖的冰消暑,結果血糖卻飆到474 mg/dL,出現疲勞、嗜睡、皮膚搔癢有抓痕、皮膚粗黑等情況,原因在於添加的黑糖與配料仍會造成血糖升高。除了避吃高糖食物,艾莉絲也建議若想穩定血糖,早餐得避免攝取粥、沖泡式穀粉等高升糖食物,油炸類食品也要少吃。
母親節即將到來,媽媽們在關心孩子健康的同時,也別忘了自己的健康。許多研究發現,媽媽的體重與健康狀況不僅影響自己,更會影響孩子的體型與代謝。研究顯示,與正常體重家庭相比,爸爸肥胖會讓孩子成為肥胖兒童的機率增加2.89倍,若媽媽肥胖則高達4.36倍。專家提醒,健康的關鍵在父母以身作則,帶領全家一起調整生活方式。
全台有200多萬人罹患糖尿病。皮膚科醫師吳銘鋐表示,糖尿病患因身體血糖高,容易在小腿前側出現棕色、粉色或紅色斑點,脖子、腋下和腹股溝,也容易出現黑色棘皮症,這並不是沒洗乾淨,而是血糖高的警訊,此外,糖尿病患也因荷爾蒙、血糖高因素,皮膚可能會因此增厚,且比較容易乾燥、脆弱。
糖尿病人數呈現上升趨勢,該如何及早發現?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列出早期糖尿病7大臉部徵兆,包括眼周浮腫、頭髮稀疏或頭皮油亮、滿臉痘痘、黑色棘皮症、嘴部乾燥、齒痕舌,以及臉上有斑。一旦發現上述徵兆超過3項,務必盡快就醫抽血檢查血糖。
糖尿病為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想知道是否罹患糖尿病,透過檢測血糖、胰島素等指數是最準確的方式;然而,若要從外觀來判斷,「肚子特別大」是一個需要警惕的指標,其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症狀,務必要留意身體所發生的異常徵兆,盡快就診檢查。
胰島素阻抗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兩者存在著雙向的關係。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分享改善胰島素阻抗3招,包括吃對食物、混和進食法,以及碳水放午餐。其中她提到,肉桂有助於增強胰島素或促進胰島素釋放的作用;另外,將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減半,並把最多的澱粉放在午餐吃。
當發現膚色變深時,一般人都會直覺是曬黑,當心恐隱藏健康警訊。對此,皮膚科醫師吳明穎列出4種皮膚變黑的特殊情況,包括荷爾蒙失調、營養缺乏、慢性腎功能不全及藥物影響。其中她提到,素食者若缺乏維生素B12,可能出現皮膚變黑的情況。
胰島素阻抗為體內細胞對胰島素不太敏感的情況,除了是糖尿病重要指標外,也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失智等。對此,營養師李婉萍盤點8個胰島素阻抗的無痛8徵兆,包括腰圍身高比超標、黑色棘皮症、渴望糖分、體重不易下降、關節腫脹、長痘痘、容易疲勞,以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務必要注意。
糖尿病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僅患者人數逐年上升,還有年輕化趨勢。對此,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指出,糖尿病不一定會出現「3多1少」的典型症狀,導致許多人都是健檢才意外發現已罹病。並點出若有6種情況務必要盡快檢查,其中包含糖尿病家族史、多囊性卵巢、黑色棘皮症等,都值得提高警覺。
是否曾留意過脖子、腋下有「黑黑的」的現象?皮膚科醫師王佑鑫直言,小心不是身體沒洗乾淨,而可能患有黑色棘皮症。他指出,其常出現在如頸部、腋下、大腿內側、手肘、膝蓋及指關節等部位,嚴重時還會夾帶異味。多見於肥胖與胰島素阻抗族群身上,特別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年過50歲看不清楚,很多人會先聯想是老花眼,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還有可能是糖尿病,他分享有位50多歲婦人,因看報紙不清楚,去配了老花眼鏡,但2個月後,又看不清楚,此時才就醫,一驗血糖高達400多mg/dl,約是常人的3、4倍高,這才知自己得了糖尿病。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而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器官就像泡在糖水裡,有可能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與失明的機會,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表示,糖尿病診斷需靠抽血,但民眾也不妨觀察自己是否有出現皮膚皺摺處變黑、吃多喝多尿多、覺得疲憊、尿道感染、視力模糊、體重莫名下降、傷口難癒合等7個糖尿病無痛症狀,及早有所警覺。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要預防糖尿病,甚至「逆轉」糖尿病前期,醫師表示,可以良好飲食與運動控制、每周運動150分或藥物控制3招著手,研究顯示每降1%體重,可降16%糖尿病風險,若已有血糖高或胰島素阻抗的糖尿病前期現象,建議先減掉7%體重,有機會回歸正常,避免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除後天飲食影響,也可能是基因遺傳。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指出,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因GCK 基因突變,小孩有50%機會遺傳此病,除基因診斷外,可先自行檢視有無5特徵,包括發病年齡小於25歲、有家族史、糖尿病自體免疫抗體陰性、無胰島素阻抗現象,或剛診斷5年內胰島素分泌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