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生技人才的搜寻结果,共21

  • 余忠仁爱重训、TRX 每周运动90分钟

    余忠仁爱重训、TRX 每周运动90分钟

     台大医院新任院长余忠仁,不仅是胸腔科、重症医疗专家,私下也是一名运动好手。他挺过SARS、新冠疫情,帮助过重症患者解决疑难杂症,但高压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虽然公务繁忙,但每周都要求自己至少运动90分钟,重训、TRX都是他的热爱项目,平日则靠走动,维持活动量。赖清德总统推动健康台湾的其中一项目标,是2030年增加141万身体活动人口,他也勉励民眾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 奖助生技人才 两学者分获TBF讲座、吴火狮医学奖

     国内最高2,500万元研究经费的台湾生技医药发展基金会(TBF)讲座,11日宣布由中研院化学所特聘教授陈玉如获得,表彰癌症蛋白基因体贡献。另外奖金210万元的吴火狮医学奖,则由臺大医工系教授林宗宏获得,奖励其团队在智慧伤口照护系统展现BIO+ICT潜力。

  • 生技人才大盘点》生技育才大作战 寻找下位接班人

    生技人才大盘点》生技育才大作战 寻找下位接班人

     前言:生技制药产业1970年代曾进入黄金世代,1993年至2003年也吸引一波美国生技大咖回台投资,只是大环境对新药产业的知识不足,导致这些远来的大和尚化缘不成,还伤痕累累,徒留遗憾。这也让生技人才的青黄不接一直都是严重的问题,如何快速搭起「培育人才」的桥梁已成当务之急。

  • 建言-生技人才大盘点》阎云:不只看Paper 需靠三帖药解决人才荒

    建言-生技人才大盘点》阎云:不只看Paper 需靠三帖药解决人才荒

     曾任臺北医学大学校长、浩鼎与泰福董事长,本身又是知名肿瘤科医师,深耕产学医三界的阎云,接受本刊专访畅谈台湾生技产业的结构性问题,直指技术人才缺口是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 生技人才大盘点》产学接轨 需走出实验室生产

    生技人才大盘点》产学接轨 需走出实验室生产

     不同于台湾生技医药发展基金会(TBF)是以提供奖座,让优秀人才可以不用为「五斗米折腰」而专心做研究,台湾生物产业发展协会则是扎实的透过课程,希望能训练产业必备但学校无法提供的实用技能,补足产学落差、发展产业人才库,降低业界训练成本,提升台湾生技制药产业整体品质与技术水准。

  • 生技人才大盘点》生策会养才 从高中生开始播种

    生技人才大盘点》生策会养才 从高中生开始播种

     相对于培养硕、博士进入生技领域,生策会则是从小学生和高中生开始「播种」。生策会经营长吴明发认为,AI科技的进步已经将人类带入一个「超速」的世代,只有提早一个世代投入资源,才有机会在世纪大战中胜出,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为未来的新产业「养才」。

  • 生技人才大盘点》张念慈三创三捷 在台伤痕累累

    生技人才大盘点》张念慈三创三捷 在台伤痕累累

     被视天才创业家的张念慈,在美国拥有三次创业都成功风光史,他热情满怀回台投资,最大的心愿就是见证好友翁启惠拿到诺贝尔奖、台湾跻身全球前十大新药国家和浩鼎拿到药证。

  • 生技人才大盘点》海归派生技天王 返台发展踢铁板

    生技人才大盘点》海归派生技天王 返台发展踢铁板

     前言:1990年代起,台湾生技产业掀起一股海归派回国的筑梦潮,他们拥有学名药、新药开发成功经验,旗下公司以数十亿美元售予跨国大厂的战绩和「天王」的封号,返台投入新药开发、栽培人才、重塑台湾生技荣景。

  • 生技人才大盘点》陈志明 用2,900万美元换一场空笑梦

    生技人才大盘点》陈志明 用2,900万美元换一场空笑梦

     天王回朝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陈志明,他以开发缓释剂型闻名美国,因为想回台湾培养国内药业人才,陈志明在2010年放弃了美国籍,为此,还缴了一笔据说是2,900万美元庞大的弃国税。

  • 教育与业界脱节 生技专业技术无人传承

    教育与业界脱节 生技专业技术无人传承

     台湾生医创新学会理事长阎云认为,台湾在小分子领域,由于有化学与药物动力学的专业人才,过去曾有优势,但这两种技术型的人才,很难发表paper,加上而后台湾生技人才多数专注于基础研究,以发表paper(论文)为主,而非药品开发与制造。

  • 生技人才大断层 台湾产业拉警报

    生技人才大断层 台湾产业拉警报

     前言:台积电领军的半导体产业席卷全球,「护国神山」的魅力也让人才库的版图大洗牌,生技业在这一波AI吸人的大浪潮和长期教育环境的脱节下,正面临人才断层的大危机。臺北医学大学前校长、台湾生医创新学会理事长阎云忧心忡忡表示,「我们把我们的专业弄丢了!」

  • 北医大携手葛兰素史克药厂 签订人才培育合作备忘录

    北医大携手葛兰素史克药厂 签订人才培育合作备忘录

    臺北医学大学与葛兰素史克药厂臺湾分公司 (GSK Taiwan)于今(2025)年3月7日签订人才培育合作备忘录,不仅搭起产学合作的桥梁,也为新世代人才培育开创新视野。签约仪式由臺北医学大学校长吴麦斯、GSK臺湾总经理格婷娜(Tina Graves)代表签约,会中也邀请正在GSK团队实习的北医学生担任主持人,并分享实习经验,象徵对人才培育注入新能量。

  • 华联深耕基因检测 玉山奖加冕

    华联深耕基因检测 玉山奖加冕

     第21届国家品牌玉山奖日前公布,华联生物科技以「癌、慢、胖个人化基因体检测服务」荣膺「最佳产品类」奖项,成为本届典礼亮点之一。

  • 台湾生技打世界杯 卓荣泰:力拚一站式智慧医疗

    台湾生技打世界杯 卓荣泰:力拚一站式智慧医疗

     行政院长卓荣泰26日出席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谘议委员会议(BTC),宣布政府将运用台湾制造与IC强项,积极发展以AI或数据驱动的智慧医疗,并与ICT产业、厂商与医疗机构筹组跨领域合作团队,瞄准「智慧化产业」、「自动化制造商机」,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国内生技产业能够「立足台湾、服务世界」。

  • 保瑞董事长树立新典范 盛保熙 併购是用金钱买时间的捷径

    保瑞董事长树立新典范 盛保熙 併购是用金钱买时间的捷径

     十年併购8家国内外药厂,保瑞集团董事长盛保熙开启生技产业的国际新视野,也为药品委托开发代工制造(CDMO)建构了新典范。他说,併购是用金钱买时间的捷径,正值全球地缘政治影响之际,少了许多竞争对手,台湾应该好好把握这二、三年的黄金期。

  • 北医大蝉联远见2024「台湾最佳大学」  荣获医学类典范奖

    北医大蝉联远见2024「台湾最佳大学」 荣获医学类典范奖

    臺北医学大学荣获2024年《远见》台湾最佳大学排行榜「典范大学」医学类榜眼,也拿下「中小型大学」评比冠军,更在「教学表现」、「社会声望」面向名列私校第一,「财务体质」也表现优异,分别在「生师比」、「近三年学校购买图书资料费之每生平均金额」、「SDG影响力」及「学生平均经费」四项指标夺冠。

  • 谈资本市场-IPO将有三宝 AI科技、生技、新能源

    谈资本市场-IPO将有三宝 AI科技、生技、新能源

     勤业眾信在台湾上市柜公司审计签证这块领域,市占率约35%,一直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头羊。柯志贤表示,2023年国内IPO市场表现不错,上市柜首次公开发行(IPO)有68家,其中有14家是创新板,就目前观察,预估2024年整体的IPO送件量应不错,主要还是先前晶片短缺和清库存的问题逐渐解决,全球通膨压力渐减,美国经济可望软着陆,因而产业前景较乐观带动送件需求的提升。

  • 《科技》臺湾生物医药制造携手美商 共创生技业CDMO典范

    臺湾生物医药制造(Taiwan Bio-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BMC)宣布携手美国韧力公司National Resilience达成策略结盟合作,双方合作第一阶段,将由TBMC取得National Resilience在生物制剂、疫苗、mRNA核酸药物、细胞治疗与基因疗法等五大先进制程的授权,加速国内核酸药物产业与全球对接,也有利未来可与National Resilience全球生产制造基地进行深度整合,提升全球战略地位。

  • 新竹台大分院3周年院庆 杨文科期未来成医学中心

    新竹台大分院3周年院庆 杨文科期未来成医学中心

    新竹台大医院、竹北生医和竹东医院整併为新竹台大分院3周年,8日将生医医院1楼大厅变身成机场登机门,展示各种智慧医疗器材,举办「逐梦飞越3周年:国际智慧医疗暨健康照护」院庆活动,贺客盈门,由院长余忠仁说明推动智慧医疗相关成果,县长杨文科期望生医医院2期研究中心完成后,早日达到医学中心的目标。

  • 「幸福欣印象」受惠屏农科 吸引买盘

    「幸福欣印象」受惠屏农科 吸引买盘

    买房跟着科技园区可享增值空间!观察新竹科学园区及台南科学园区,5年时间房价涨幅逾10万,可见科学园区的成长空间不容小覷。以屏东农科特区为例,区域新建案「幸福欣印象」位处「台湾第1 .农科特区」,不仅在地买盘强劲,更磁吸高雄、台南等外地客目光。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