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病毒量的搜寻结果,共93笔
大陆云南一名女子与丈夫结缡多年,直至对方因刑案入狱,才在探监时意外得知丈夫已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长达十年。丈夫自婚后始终隐瞒病情,双方更未採取任何防护措施。虽女子最终并未感染,但因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愤而向法院提出撤销婚姻,并获判准。
秋冬进入流感浩发季节,今年度校园流感疫苗接种作业自10月3日起正式启动,为守护校园健康,卫生福利部苗栗医院持续与苗栗县境内各级学校携手合作,展开校园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期盼让学童能在冬季前,儘早获得免疫保护力,安心迎战流感及各类呼吸道病毒来袭的高峰期。
民眾党前主席柯文哲日前获得交保返家,妻子陈佩琪爆料柯的臀部出现对称性大型伤口,更疑似因台北看守所舍房马桶感染人类乳突病毒(HPV),引发议论。妇产科医师苏怡寧表示,临床上几乎没有因坐马桶得到HPV皮肤疣的案例,马桶座表面乾燥光滑,HPV病毒在这样环境存活时间短,且坐下去的皮肤,通常是完整的,要被感染的机率微乎其微,「别再随便说坐马桶容易传染HPV了。 」
据卫福部统计,肝癌高居国人十大癌症的第二位,台湾成年人每年仍有约7000多人死于肝癌,约 5000多人死于肝硬化。2025年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与国际扶轮3522地区、台北敦化扶轮社等七个扶轮社筹募爱心善款,于今(20日)上午在肝病健康中心,为清寒家庭视障朋友及家属(台北市视障音乐文教基金会、台北市盲人福利协进会、台北市按摩业职业工会)做免费肝病检查、血液检查、癌症指数检查并加做腹部超音波。预计将有170位朋友接受筛检。
酱料能增添食物的美味,但小心保存期限。肾臟科医师江守山分享有一位40多岁的男子因全身无力、黄疸就医,诊断是急性肝炎,且併发肝衰竭,事后追问,发现男子发病前几天,在家吃麻酱麵,疑似是麻酱过期产生毒素,才造成肝臟急性发炎、全身变黄,所幸在治疗后,从鬼门关前捡回一命。
肝癌是台湾主要死因之一,其中B型肝炎是最主要原因。过去认为肝功能正常的B肝患者,肝癌风险低、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台大医院与中研院合作,进行大规模世代长期追踪研究,发现B肝「表面抗原」新指标,针对2类肝功能正常B肝患者,能更精准判断肝癌风险,并建议给予药物治疗或追踪监测。
全台有200多万名慢性B型肝炎患者,可能演变成「肝癌」,过去治疗上认为「免疫耐受期」与「不活动带原期」B肝患者不建议用药,台大医院、中央研究院今日(19)发表最新大型世代研究,发现B肝「表面抗原」新指标,能判断肝癌风险高低,更精准分辨患者用药时机及追踪频率建议。
别轻忽健检报告上的红字。一名50岁的男子在健检发现肝指数偏高,心想只是太累,自行服用保肝药,几个月后因小车祸送医,竟被发现肝臟有个5公分肿瘤,且肝癌指数破万,是一般人千倍以上,让医师当场倒抽一口气,后来证实男子罹患肝癌,还是B肝带原者,随即进行手术切除。
食物中毒风暴持续扩大!据食药署资料,近40年来(1980~2020年)食物中毒案件暴增近8倍,去年更高达1750件,创下近44年来新高;CTWANT记者询问发现,今年前三月食物中毒案件数为790件,较去年同期暴增5成。专家告诉CTWANT,餐饮供应链多元化,再加上国人习惯外食、外送取餐(皆归类为餐厅食物中毒),经过多个环节、距离、时间,大大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才让数据不断攀升。
57岁主持人沈玉琳惊传疑似罹患猛爆性肝炎,被送往台北内湖三军总医院接受治疗,一度有消息指出他病情恶化至脑水肿并陷入昏迷。胃肠肝胆科医师说,猛爆性肝炎祸首多为肝炎,另外B型肝炎復发、饮酒过量、服用不明偏方、中草药滥用及代谢异常、熬夜、过劳等也会诱发,医师提醒,一旦出现噁心、食欲不振、异常疲倦、皮肤或小便变黄等症状更是危险警讯。
57岁主持人沈玉琳昨天(29日)惊传因猛爆性肝炎住院治疗,这是急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也称为急性肝衰竭。对此,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分析,急性肝炎发作是因为出现「免疫失衡」,通常与免疫力低下有关,例如工作过劳、饮食不均衡、熬夜等因素。尤其一旦出现茶色尿,千万不能拖延,应儘早抽血检查并接受治疗。
大陆福建一名仅16个月大的男婴因肺炎就医,竟意外被诊断感染HIV病毒,令医疗团队震惊。孩子母亲怀孕期间各项产检正常,出生时也未检出病毒,究竟这名年幼无辜的婴儿是怎么被感染?谁才是家中最先染病的人?经医疗团队运用病毒基因比对与进化分析,终于解开这场家庭感染之谜,锁定父亲为家庭内的「零号病人」。
台湾1986年以前出生的民眾,没有新生儿B肝疫苗接种政策,感染B肝风险较高,可能发展成肝癌。台湾癌症基金会针对40岁以上「B肝疫苗断层世代」族群进行调查发现,近5成民眾不知道B肝主要感染途径,甚至有4成误以为吃饭、讲话就会传染,还有1/3的B肝带原者未每年追踪,发展成肝癌的风险大增。
为响应台湾爱滋病学会与台湾爱滋病护理学会发起的「U Café」全台巡迴活动,苗栗县政府卫生局28日上午携手头份市为恭纪念医院,透过一杯温暖的咖啡,向长期关怀爱滋感染者的医护及药事人员表达感谢。这次活动以「在U世代We Unite」为主题,结合医疗机构、民间资源与公共卫生力量,推广正确防治知识,携手打造尊重与平等的友善医疗环境。
台湾爱滋病学会与台湾爱滋病护理学会举行「U Café 」巡迴列车16日首度开抵南投,透过1杯咖啡感谢医护相关从业人员协助建立爱滋友善医疗环境。县府卫生局长陈南松说,透过爱滋防治宣导,朝0感染、0歧视、0死亡迈进,鼓励爱滋病患勇于接受治疗,回归正常生活。
爱滋感染者需要的不只是诊断与药物,还有被平等看待、不带偏见的对待。台湾爱滋病学会、台湾爱滋病护理学会发起U Café 应援活动,台湾露德协会今年以机构身分,走进第一线医护现场,期盼医疗体系实践「友善医疗、友善看护、友善长照」。
「U=U」意即「爱滋病毒量测不到=传不出去」,但此观念并未完全普及,就有一名HIV感染者小冰(化名)稳定治疗疾病后达到U=U,仍被伴侣及其母亲猜疑她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爱滋感染者权益促进会针对7月2日「台湾U=U Day」公布常见5大迷思,并将推出卫教影片《不分手擂台》破解这些误解,让大眾正确了解何谓U=U。
「医生说我U=U,是不是代表痊癒了?」「若我已经U=U,是不是可以停药?」爱滋感染者权益促进会公布常见五大迷思,其中也包含了HIV感染者的真实故事。小冰在稳定治疗下达到U=U,却仍被伴侣猜疑,认定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男友母亲一度质疑「U=U根本是场骗局」而要求分手。
台湾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万人,是最大的健康杀手。为防治肝病并达成我国2025年消除C肝目标,国民健康署推动45到79岁民眾终身一次免费B、C型肝炎筛检,已有近7成民眾完成检查,并预计扩大补助至民国75年前出生且未接种B肝疫苗者,估计逾百万人受惠。
亚太地区是高危险人类乳突病毒(HPV)型别持续感染的盛行区,前副总统、中研院院士陈建仁表示,台湾早在1995年就启动全国子宫颈抹片筛检计画,子宫颈癌死亡率已降低超过70% 。未来透过HPV疫苗接种计画,台湾和亚太国家的子宫颈癌可望更进一步清除。此外,目前正在研发的EBV疫苗也可望能降低鼻咽癌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