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血管新生的搜寻结果,共43笔
宜兰51岁的吴姓男子原本健康、热爱运动,却在一次运动后突然中风倒下,幸运捡回一命,却因此失去说话与理解能力,整个人彷佛「语言断线」,感到极度无助。所幸,在家人支持下吴男积极復健,同时每周至罗东博爱医院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他感觉自己逐渐清醒,大脑正在重开机,盼能逐步修復受损脑神经。
蔬菜区角落的菇类,其实藏着的抗老的神奇成分。研究指出,菇类的麦角硫因成分有助延缓老化、促进健康寿命,科学家在年老老鼠和线虫实验上,都发现该成分能延长寿命。营养师老辜则指出,菇类的麦角硫因,抗氧化能力优秀,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勃起功能障碍并不是只能依靠口服药物,许多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治疗方式,是服用威而钢、赛倍达等口服药物,这类药物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须在性行为前1小时服用,有时会因药效未及或无法即时使用等因素,让患者错失良机,事实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并非只有这一条路。
75岁的刘先生因左大脚趾侧边的伤口发黑、趾骨外露,经转诊至苗栗县大千综合医院就诊。经过心臟血管外科打通血管与一般外科手术治疗,再搭配高压氧治疗后,刘先生的伤口开始长出新肉、新皮,外露的骨头也被覆盖入新生组织内,终于让他放下担忧的心。
65岁许先生不抽菸也无家族病史,向来有良好运动习惯的他,近期因持续咳嗽、走路喘不过气,就医经电脑断层扫瞄检查并安排切片,确诊罹患晚期肺腺癌,且癌细胞已扩散到肝臟,经接受免疫治疗合併化学治疗和血管新生制剂治疗,不仅缩小肿瘤,男子咳嗽和呼吸喘也获得改善,现仍积极配合治疗中。
全福生技(6885)参与康百事生物资讯现金增资,最高投入1.5亿元拿下42%股权,第3季就会併入合併报表,透过直接投资方式投入精准医疗领域。另外,与亚果生医(6748)签署共同研发合作意向书,结合双方强项探索发展合併疗法。董事长林群强调,全福正从单一开发模式,转向「共同研发 + 投资併购」双引擎的加速成长策略,未来将持续推动创新药物、再生医学与精准医疗的全面发展,迈向全球领导地位。
亚果生医(6748)继与越南国家级企业CT Group签署「亚比斯‧可拉胶原蛋白眼角膜基质」医材国际授权合约后,近日收到于日本以「胶原蛋白颗粒于促进毛囊生成或血管生成之用途」申请的发明专利核准函,由于毛囊再生是极其复杂的再生医学技术,今该公司取得日本发明专利正式宣告,未来有秃头困扰的民眾,将有机会重建乌黑秀髮,重拾自信再现光彩人生。
新北市一名8旬林姓老翁,近日因走路常踢到东西甚至跌倒,怀疑罹患失智症就医,未料检查后发现元凶竟是白内障合併黄斑部病变。经过新北市立土城医院院长赖旗俊检查治疗后,视力才逐步恢復,重新享受生活与社交活动的乐趣。
生华科(6492)今(7)日公告,候选新药Pidnarulex(CX-5461)获选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赞助五年的抗癌计画中,继首个单独用药治疗晚期实体肿瘤试验已经启动收案,紧接着,第二项针对具有MYC基因异常的B细胞淋巴瘤的第1b/2期临床试验亦已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提出IND申请,标志着CX-5461新药开发迈入关键里程碑。
华上生医(7427)28日宣布,针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全新强效免疫活化多重激酶抑制剂GNTbm-TKI的临床前数据,将于2025年欧洲肿瘤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年会上以海报形式发表,该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7日至10月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癌症持续蝉联国人10大死因第一,日常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来说相当重要。日本癌症治疗权威医师佐藤典宏指出,摄取正确的食物,的确能有效降低罹癌风险,他列出14种抗癌食材,在一般超市都买得到,同时也建议远离超加工食品,避免增加罹癌机率。
肺癌蝉联数十年国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健保署今年6月正式启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抑制剂」合併「抗血管新生标靶」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第一线给付,每年约1600人受惠。专家指出,这项治疗不仅能唤醒T细胞认出癌细胞,发动攻击,还能抑制不正常的血管生成,改善肿瘤周边的微环境,达成1+1的相辅相成疗效。
看似不起眼的大蒜,其实大有好处。肾臟科医师分享有位67岁男子,因肾臟病就医,意外发现罹患末期淋巴癌,歷经艰辛的化疗后,他建议男子多吃大蒜来保健,男子照着做,至今一年半,癌症都没有復发,而大蒜不只对预防淋巴癌有帮助,对预防乳癌、肺癌、胰臟癌等多种癌症,也有好处。
卫福部统计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当中,肝癌高居第2名。由于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导致治疗成效受限,平均存活期不长,其中艺人安钧璨年仅31岁就因肝癌病逝,突显年轻族群也应提高警惕。联新国际医院肠胃肝胆科余青殷医师分享,透过免疫及标靶药物合併治疗,肝癌还是有成功治癒可能。
1973年出生的李冬阳,有多个创业和新药开发经验。他参与泉盛(后与合一合併)、协和新药、震泰、宝泰四家新创公司的创立,主导的FB825 anti-CemX拟人单抗药物,以5.3亿美元的歷史天价授权国际大厂。现在领军的永笙-KY,在国内细胞新药公司中胜出,让他备受外界关注。
在台湾医疗界,非侵入性「药物+物理」双轨治疗模式已逐步导入心血管疾病整合治疗中,特别对于无法再接受侵入性手术者,或长期控制不佳患者,提供一条低风险、高生活品质的治疗途径。
精准医疗成为癌症治疗趋势,癌症患者在寻找有效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传统的基因检测已不再是唯一的工具。「替身医疗」技术,可透过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协助癌患者筛选潜力治疗药物。国内一名患有「婴儿期大脑半球胶质瘤」的男婴,透过次世代基因定序搭配替身医疗找出药物,如今肿瘤持续获得控制,已准备上幼儿园。
卫福部桃园医院泌尿外科医师蒋智宏与阳明交大药理所副教授张婷婷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慢性肾臟疾病血管併发症的治疗上取得重大进展,团队发现临床上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药物Febuxostat,在动物实验上可以透过减少氧化压力和发炎改善肾功能,也能透过提升血管生成机制和降低发炎来促进血管新生,增强了其作为慢性肾臟疾病患有血管併发症的临床治疗新契机。此项研究已于今年4月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高雄1名48岁高姓男子,去年清明节期间前往扫墓,却在过程中突然晕倒,幸由家人实施CPR急救并送医成功保命,经送医诊断为心臟衰竭,经药物搭配新型「心臟帮浦」体外反搏EECP治疗,成功恢復日常作息,医院说明EECP为非侵入性治疗,可加速部分心臟疾病康復,副作用低适应范围广,甚至勃起功能障碍也能藉助EECP改善。
肺癌有「癌王」之称,其中小细胞肺癌更是最难治疗的癌症之一,恶性度高、转移很快,确诊时九成已扩散转移,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台大医院12日发表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解开小细胞肺癌如此凶恶是来自肿瘤的神经电气活性,癌细胞能「自主发电」,若能予以「断电」就能抑制恶化转移。于今年2月12日线上刊登于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