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解毒的搜寻结果,共301笔
常觉得累、肩颈酸痛,有可能是身体处于慢性发炎状态中。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表示,慢性发炎如同火种,会慢慢消耗免疫系统,长期下来会提高罹癌的风险,而能够「每天插手介入、改变发炎反应」的方式,就是持续吃抗发炎的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制品与十字花科蔬菜等。
食药署9日公布彰化一处蛋鸡场经检验发现农药芬普尼代谢物含量超标,15万颗鸡蛋流入9县市。毒物科医师杨振昌表示,芬普尼为可能致癌物质,过去误食病例,多是轻微头痛、头晕不适,多喝水能帮助排出体外,但很多人天天吃蛋,就担心「排的速度追不上吃进去的速度」,早点厘清污染源,是有必要的。
上班族朝九晚五,平时蔬果吃得不够,可能导致体内发炎物质累积。营养师张馨方今(8)日建议,每周可花2天实践「彩色蔬果日」,每天至少吃到3至5种顏色的蔬果,有助于排毒、提升免疫力和延缓老化。
泰合(6467)已向经济部产发署提交科技事业许可函申请。未来将透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更多国内外资金、吸引专业人才,加速临床试验与新药开发的进度,也有助于扩大国际合作与授权谈判的筹码。
为深化校园反毒、防诈意识,国际狮子会300E-1区第四分区及第五分会6日在云林县水林乡水灿林国小与水林国中举办「青少年反毒反诈骗校园宣导活动」,活动发想源于偏乡地区因资讯较不普及,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毒品与诈骗侵害,希望藉由狮子会与警政单位携手走入校园,让反毒、防诈观念向下扎根。
现代人注重养生,不少人会将姜黄入菜。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指出,姜黄含有姜黄素,能降低身体发炎反应,将姜黄融入饮食无妨,但料理用的姜黄,姜黄素含量不稳定,与临床所用、含量明确的萃取物,两者吸收率可能相差甚远,加上可能影响凝血功能,若想藉由吃姜黄保健,应先谘询医师的意见。
地瓜叶是麵店常见的烫青菜。中医师罗佩琳表示,地瓜叶含多酚、绿原酸等营养素,具清热解毒、稳血糖、抗发炎,与预防大肠癌、乳癌、肺癌的潜力,她每周必吃3次以上,但地瓜叶属性偏凉,不宜凉拌或生食,且因含维生素K与高钾的特性,肾臟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剂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不少年轻男性为了挑战意志力,自发性在11月响应「NNN挑战(No Nut November)」,因此11月又被称为「禁尻11月」。但泌尿科医师陈忠佐今(1)日表示,男性的生殖系统就像车子一样需要定期保养。以身体健康的30岁男性为例,每周维持约2至3次「清枪」频率较为适当,过度禁欲反而可能影响精子活动力。
台湾喜剧巨星许不了的遗作《小丑与天鹅》,40年后数位修復重映再现风华,该片导演朱延平和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董事长褚明仁一起话当年,朱延平回忆:「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出品人吴功打来说有一个好消息跟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票房火爆了,坏消息是许不了人走了。」
泰合(6467)宣布,已于中欧时间10月30日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旗下新药TAH3311的欧洲上市许可申请,此为全球首款Apixaban口溶膜剂型,象徵公司产品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并在全球抗凝血用药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近日天气转凉,节气进入霜降,中医师指出,秋天气候转乾、气温下降,若水分摄取不够,容易导致排尿减少、尿液浓缩,让细菌有机可乘,增加泌尿道感染风险。建议可多摄取利尿清热类食物如冬瓜、绿豆,及新鲜蔬果或具利尿作用的海产。
去年毒驾高达1991件,政府推动员警执法时使用唾液快筛,交通部预告修法,增订执法人员使用毒品唾液快筛流程,并规范唾液快筛测出毒驾后处置准则,及驾驶拒绝检测处置程序等。交通部表示,这次修法将快筛流程明确化,让民眾与执法人员更清楚了解程序,预计今年底完成修法上路实施。
蚬仔汤是国人的平民美食。营养师王证玮表示,蚬仔是高蛋白、营养密度高,却低热量的食物,不仅能护肝、造血、增强体力,还具有稳定血压与保护心血管的优点,特别适合常熬夜、压力大或需要补充营养的人食用,建议以清蒸、煮汤方式烹调,以保留最多的营养。
十字花科蔬菜是知名的防癌食物。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分享有一位乳癌患者,体内的环境荷尔蒙邻苯二甲酸酯(DEHP)的代谢物偏高,他请女子多吃十字花科蔬菜,3个月后,女子的检测数据明显改善,女子也说「精神变好了,皮肤也变亮了」,他提醒吃这类蔬菜时,注意切碎、轻蒸与加萝卜泥3个小技巧,可吃进最多的营养。
白萝卜产季将至,营养师林俐岑表示,白萝卜有助于肝臟解毒、降低血脂与血糖,甚至减缓癌症发生率,适合凉拌、煮汤或榨汁,可于烹调时加些姜片或泥帮助消化,但脾胃虚弱、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勿吃太多,以免产生不适。
癌症是国人头号杀手。肿瘤科医师廖志颖表示,一项逾60万人的研究显示,每天吃半碗花椰菜,可以减少20%到26%的罹癌风险,建议每周至少吃2到3次,可採清蒸3到5分钟,蒸到鲜绿微脆即可,能保留最多的抗癌营养。
陆军无人机训练中心日前办理反毒讲座,邀请中国信托反毒教育基金会资深专员篮婉凤以「破解新兴毒品及其迷思」为题,透过新兴毒品态样说明及仿真毒品气味体验,建立官兵正确防毒认知,进而了解毒品危害,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中秋连假少不了烤肉,但焦黑的那一角剥掉就没事吗?营养师高敏敏指出,肉若烤得太焦黑,致癌物PAH会飙升到最高400倍,身体健康者还能剥掉后食用,但体质较弱、有家族癌症史的就要整片丢弃不吃。烤肉时搭配一些蔬果可以帮助防毒,营养师李婉萍建议可以洒柠檬汁,但切记边烤边洒,此外,她也提供鲜香菇、玉米笋、筊白笋、青椒、杏鲍菇等5蔬菜的最佳烤法,好吃又入味。
癌症是国人头号杀手。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表示,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包括十字花科蔬菜、菇类、姜黄与Omega-3脂肪酸,对预防癌症有帮助,而且很容易融入日常饮食,尤其是菇类富含β-葡聚醣,可增强免疫力,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菇1次,乳癌风险可下降3成以上。
乱吃水产品,小心河豚毒素中毒。食药署统计,2015至2024年10年间,国内发生6起河豚中毒案,造成18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专家指出,河豚、章鱼、鰕虎鱼等都含有河豚毒素,就算加热也无法破坏毒性,食用后可能出现唇舌发麻、手脚麻痹,甚至呼吸衰竭、死亡,呼吁民眾勿吃来路不明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