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辂为首的文臣集团辅佐下,新生的成化时代正如阳光下的承天门一样,拥有无限朝气。而承天门虽高,也难以揽尽紫禁城的所有风光。

成化帝朱见深也许是明朝歷史上最难以评价的一位皇帝,他性情仁厚,却出手果决;他开创中兴,却因皇庄和西厂而饱受诟病;他驭下有方,却崇信后宫和道士。假如我们拨开歷史的烟雾,看到生活在紫禁城的朱见深,也许没有一张波诡云谲的面孔。

和老爹朱祁镇的嚣张跋扈、不可靠,外加间歇性多动症不同,朱见深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老实孩子,这和他近乎奇葩的成长歷程有很大关系。

让我们从之前讲过的歷史里回溯朱见深的人生吧。他在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年)出生,到了正统十四年,两岁的小朋友朱见深就成了皇太子。没办法,老爹赶着去土木堡送人头,紫禁城里不能没人坐着,这个叫「国本」。

没想到老爹「北狩」的时间太长,朱见深还没开始记事,朱祁镇就被尊为「太上皇」了。这么一来就比较难办,皇太子他爹是太上皇,你让皇帝朱祁钰往哪里摆。朱祁钰那时年纪不小了,也不是没有后代。没过几年,就把侄子拉下来,改为「沂王」,将其打入冷宫。

这个冷宫的待遇估计和太上皇待的「南内」一样,那几年朱见深不光是住得差,还时时刻刻要面临生命危险。尤其是他的堂弟,朱祁钰唯一的儿子夭折后,他就更危险了。一群大臣整天在那里唠叨,要把他重新立为太子。万一哪天他叔叔被唠叨烦了,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朱见深别说健康快乐地成长,能不精神崩溃已经是天赋异禀。因此当朱见深很小的时候,就落下口吃的毛病,这件事对后来的明朝政局影响很大。

这时,一个女人走进朱见深幼小的心灵,就是被后世津津乐道的万贵妃。传言万贵妃叫万贞儿,这个名字应该是以讹传讹,明朝包括皇后在内,很少有后妃能留下名字。万氏当时做为宫女一直陪着朱见深,年纪比朱见深大了约十九岁,当然这个数字不好考证,但十几岁是肯定有的。

在朝不保夕的童年时光里,朱见深对万氏的依恋可想而知。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我们可以将朱见深的这种感情,归结为某种母爱缺乏。

两个人相依为命,这样的日子熬了几年,好不容易,朱见深终于时来运转。老爹朱祁镇彷佛天神下凡,一嗓子吼开了宫门,重新登上皇位,而十岁的朱见深再次成为皇太子,并度过安安稳稳的七年。在这期间,他和万氏产生明确的男女感情。等到朱见深登基时,万氏已经三十五岁,这时就面临着名分的问题。

万氏肯定想当皇后,但这件事的阻力不是一般大。不说朱见深怎么样,他老娘周太后也不能同意。但万氏很有心计,明白只要朱见深的宠爱依旧,她就能在后宫横着走。万氏也很拚,同时做了两个准备。

一方面是固宠。当时朱见深刚登基不久,得参加各种祭祀仪式,而万贵妃拖着三十五岁的「高龄」(过去这年纪能当祖母了),穿着一身戎装(军装),陪着朱见深到处閒晃,很得朱见深喜爱。另一方面就是求子。虽然朱祁镇废除不生育就殉葬的皇室陋习,但对紫禁城的后宫而言,有个孩子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万氏的努力下,终于在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生下一子。朱见深很高兴,这个是皇长子,母凭子贵,万氏因此被封为皇贵妃,万贵妃的说法就是打这开始的。而且,不光加赠封号,还搬了家,迁到昭德宫居住(后来于成化十二年迁居安喜宫)。

现在这两个宫殿的位置已然不可考,这件事有点不科学,万贵妃是宠妃,但不是皇后,她居住的宫殿必然是东、西六宫所属,不应该无资料查证。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嘉靖之后紫禁城有一批重建工程,很可能是从那时开始不可考。

这下万贵妃算是犯了眾怒,邀宠也得有章法,而其中最看她不顺眼的莫过于皇太后周氏。周太后绝对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人,敢顶着朱祁镇的遗诏安排和钱皇后抢安葬的位置,对于自己儿子的婚姻问题,那是一百八十个头疼。

有个很有意思的冷知识:万贵妃在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年)是三十五岁,折合起来就是宣德五年生;好巧不巧,《明史》讲周太后高寿七十五岁,卒于弘治十七年(一五○四年),按虚岁来讲,也是宣德五年出生,等于婆婆与儿媳妇同岁。

这下我们很好理解周太后的心理,十几岁的儿子被和自己一样大的「老姊妹」迷得晕头转向,要是换成一般当娘的估计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她忍不住质问朱见深:「彼有何美,而承恩多?」这老娘们到底哪里好,你这么宠爱她?

朱见深的回答很真实:「彼抚摸,吾安之,不在貌也。」意思是,我在她面前就像小猫一样,她一摸我就老实了,不是脸有多好看。周太后傻眼,原来这孩子从小缺爱,真找了一个「娘」,没办法,由他去吧。

【内容简介】

有别于传统歷史作品的书写模式,本书以元朝为起点,紫禁城为中轴线,将元、明二朝的政治「大动脉」,以「诊脉」的方式,给予读者全新视角,重新看待元、明那些「宫闱秘事」。

从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写到永乐十八年迁都紫禁城,再到明崇祯帝之死。由大明王朝十三位皇帝串联诸王将相、百官眾卿、御史谏臣和太监宫女、能工巧匠等,还原在紫禁城上演的真实事件、疑案风云、后宫秘事与喋血官场。以紫禁城的兴建和发展为轴心,透过幽默生动的语言,看遍城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结合宫殿修建知识与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如同置身案发现场,目睹发生在这座宫阙里的悲欢离合,以及被紫禁城见证的诸多歷史场景。

【作者简介】

翟晨旭

景德镇学院文物鑑定与修復专业毕业,主修陶瓷史和明、清古文物鑑定修復,策划主编歷史文物期刊《陶泉文苑》,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馆认可。在考古实习工作中走遍中国许多省市,接触到大量一线的古器物标本,对各地博物馆和考古工作有深入了解。

着有《大明紫禁城:从草原霸主逐鹿中原到煤山自缢》、《大清紫禁城:从爱新觉罗称霸华夏到王朝挽歌》等。

《明清紫禁城风云录》/ 时报出版
《明清紫禁城风云录》/ 时报出版
#朱见深 #紫禁城 #元朝 #中国歷史 #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