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顾及选手的权益

台湾部分民间人士拟以公投方式,将参加东京奥会的台湾代表队名称,从「中华台北」改为「台湾」,姑不论该公投案通过的可能性并不高,即使过关,也不可能改变国际奥会在1981年所达成的所谓「奥运模式」的决定,亦即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国际运动赛会。从这个角度而言,大陆的决定有些超过,印证「两岸一家亲」的承诺并不恳切,也未顾及2300名参加东青运选手的权益。

另一方面,虽然少数人士推动的东奥正名公投,只是茶壶里的风暴,对现实运作不会产生实质影响,但北京仍然大费周章,也说明了陆方对此议题的坚持,以及民进党政府处理国政的草率。

陈水扁执政时,推动公投制宪、入联,引起轩然大波,迫使美中联手遏止,这个惨痛教训殷鑑不远,蔡政府上台后,虽不断声称善意不挑衅,但教育部、文化部的「去中国化」动作不断,至于东奥正名公投,执政党虽未公开支持,甚至在月前举行的全代会中撤案,但身为2019青运东道主,台中市却纵容议长和青运荣誉总顾问纪政,在议会举行东奥正名公投记者会,还把东亚青运改名东亚青奥,试图连结东奥。

蔡政府上台后,国安状况连连,邦交国折损、台海风云日紧,如今44家国际航空公司强行改变台湾名称,东亚青运停办,政府除了批评陆方鸭霸外,可谓一筹莫展。针对陆方要求外籍民航公司改名一事,国安会秘书长李大维表示不排除反制,至今毫无动静,道出台湾筹码不足的苦处。对此,政府必须拿出对策,以免两岸衝突进一步恶化,裂痕难以弥合。

两岸隔海分治,政治问题并非无解。马政府执政8年,上述相互伤害事例非但未曾发生,台湾还重回退出近40载的两个联合国周边组织,世界卫生大会以及国际民航组织,表示两岸在国际场域中,零和赛局并非唯一选择。

犹记2009年高雄市举办第8届世界运动会,是首次在台湾举办的国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共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近5千名选手参加,当时笔者任职陆委会,亲自参与处理大陆代表队来台参赛事宜。由于两岸关系缓和,经不断与国际世运总会和大陆奥委会联繫,结果陆方不但全程参与赛会,也未反对马总统出席开幕式,观眾席中甚至出现中华民国国旗的奇观。

观眾席中出现国旗

早在1922年,国民政府即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参加国际奥委会,1932年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但却在1981年被迫更名「中华台北」,大陆媒体则一直以「中国台北」称之。2008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奥会,因两岸关系和缓,陆方首度以「中华台北」称呼台湾代表团。

两岸关系复杂却非无解,航空公司决定改变官网上对台湾的标示,也说明国际关系以利益导向的基本原则,而政府屡屡以民主价值反击陆方作为的说法,难以获得实质奥援,也让台湾受害。

国际航空公司和东亚青运事例,再度凸显国安形势的险峻,政府必须拿出魄力找到化解之道,否则,台湾能否参加2020东京奥运?梵蒂冈是否断交?外交逆境将无休无止!(作者为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

#东亚青运 #亚青运 #东亚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