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在上攀村成立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图为上攀龟山遗址。(新华社资料照片)
大陆在上攀村成立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图为上攀龟山遗址。(新华社资料照片)

自古以来,「人类的起源」就是一个不曾停止探索的问题,台湾族群祖先起源有诸多说法,却一直没有明确定论。这个问题近日或可得到答案。大陆一项从遗传学分析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迁移与混合的研究显示,中国古南方人群在南岛语系人群中占主导地位,确认南岛语系人群来自中国南方。这项研究也被刊在美国权威科学杂志《科学》。

这项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团队完成,以遗传学的角度揭开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类迁移与混合之谜,是一项有关中国、东亚古人群遗传特点与基因交流的研究。

古基因数据揭秘

该研究将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类做了大量基因分析,发现距今8300年前,南北方的人类就开始有交流;交流幅度在4800年前开始明显增加,至今仍在延续。起源方面,研究发现虽古南方人群成分在现今东亚地区人群中占比较小,但对其他地区却有广泛影响。

付巧妹团队以确切的遗传学证据,透过研究比对后发现,现今分布于台湾海峡、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岛屿的南岛语系人群,与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沿海人群的遗传联繫相当密切。这说明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福建及其周边地区,且更首次将明确的时间点追溯至8400年前,也是第一次通过古基因组数据证明古南方人群是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来源。

另外,研究也将各族群基因做更细致的交叉比对,结果发现福建在8400年前的「奇和洞人」相较于现今生活在东亚北方和西部人群,存在比他群更多的遗传联繫,其中以台湾的阿美族和泰雅族遗传联繫最强。

修正两层假说论

过去探讨东南亚族群常用「两层假说」也在此次有所修正。两层假说是指将距今4500年前的居住于东南亚的人类族群进行两层分类,以採集狩猎的澳美人群属于「第一层」、从事农耕经济的现代东亚人为「第二层」。

付巧妹团队在此次古DNA研究发现,此前因头盖骨特徵被归类至第一层的奇和洞人、亮岛人等古南方族群,实质上并没有明确「第一层」人的DNA特徵,反而与现今东亚人群、南岛语系人群有直接且延续的关系。这表示,至少在8400年前,组成现在东亚、南岛语人群基因结构的主要祖先群体之一就已经在东南沿海出现。

#东亚 #发现 #起源 #基因 #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