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县地层下陷严重,沿海的麦寮乡自1985年至今,累积下陷量最高逾200公分,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海平面以下,暴雨遇涨潮时排水匯集于低地,内水无法排出,且常发生海水倒灌,云林县政府22日举行麦寮乡「施厝寮大排(第2期)治理工程」开工动土典礼,预定明年10月完工。
预定明年10月完工
麦寮乡位于沿海地区,施厝寮大排集水区域为狭长形,平均坡度约1/1500,中、下游地势平缓,上游则略陡,因地层下陷严重,局部地区标高已低于海平面以下,暴雨遇涨潮时,排水匯集于低地,不仅无法排出,且常发生海水倒灌,导致排水困难。
云林县长张丽善表示,为整治麦寮地区排水,县府积极向水利署争取补助经费,进行「施厝寮大排(第2期)治理工程」排水路整治,改善排水路7K+105至7K+600河段,总长464.5公尺,经费4180万元,工期360日历天,预定明年10月完工。
下陷中心移往内陆
云林县政府水利处表示,早年云林沿海地层下陷严重,主要是60年代后沿海地区养殖渔业兴起,因需仰赖大量淡水稳定养殖水质,在地面水源缺乏情况下,过量抽用地下水,造成持续地层下陷,最大累积下陷量达220余公分。但随着养殖业的减少,目前沿海地区下陷情况已趋缓。
根据地层下陷防治资讯网,云林1985至2020年累积下陷量图,显示早期云林地区有2个下陷中心,1个位于口湖乡金湖附近,另1个位于台西乡蚊港附近;1996年后,云林下陷中心逐渐移往内陆,1999年以后下陷中心集中于褒忠乡、土库镇、虎尾镇与元长乡。
县水利处指出,根据近年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沿海地区的地下水位回升,地层下陷趋缓,县府将持续进行地层下陷防治,配合排水整治,逐步提升地区防洪机能,减轻乡亲的淹水之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