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社会住宅、包租代管之后,内政部日前透露正准备「第三条路」,将现有私有房屋作为未来社宅标的。内政部政务次长花敬群昨在立法院内政委员会说明,因疫情导致许多旅馆难以经营,初步锁定与旅馆业者合作,转轨做为社会住宅,目前已跟旅馆公会做第一轮沟通。对此,台北市长柯文哲认为,「短期使用可以,但做为中、长期计画不可行,逻辑不太对。」
蔡政府订下8年兴办20万户社会住宅的目标,其中包括12万户社宅由政府直接兴建、8万户则是规画包租代管的社宅。花敬群日前透露,除了上述两条路径,内政部即将推出「第三条路」,目标对象是私有房屋,预计10月初会提报行政院。
民进党立委罗美玲昨在内政委员会质疑内政部「第三条路」具体内容。花敬群指出,从去年疫情爆发开始,许多旅宿业者经营困难,预估未来2、3年会有很多旅馆业经营不下去,但很多旅馆又位于精华地区,因此希望业者可以直接跟政府合作,转轨为社会住宅。
花敬群强调,内政部已与旅馆公会沟通,初步锁定与旅馆业者合作转做社会住宅3年至5年,不只解决社宅需求,也帮助业者度过难关,并透过用政府兴建但实质上是他们的资产,大家合作把旅馆转为社会住宅,让业者在这段时间还是有稳定收益。
罗美玲又质询,营建署去年3月28日就发布民间参与兴办社宅说明,但目前到现在为止仍没有收到任何申请?民间企业对社宅採观望态度,甚至裹足不前。
花敬群说,民间兴建社宅当然有帮助,但土地取得、租金的诱因仍不足以达到民间期待的报酬率,因此期待透过包租代管会是比较务实方式。他强调内政部仍持续滚动检讨,如何让民间的住宅资源参与到社宅体系。
对此,柯文哲表示,疫情期间许多旅馆营业额下降,但等到1年后解封,旅客回归,那些做为社会住宅的旅馆就会出问题,旅馆本来就盖来当「旅馆」用,怎么会拿去做社会住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