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提出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比起世贸组织(WTO)的关税减让,再进一步减免,农业将受到更大衝击。专家表示,小农经营难敌「量大价低」的进口浪潮,为避免被淹没,青农应先组织成「产业联盟」,抓紧市场导向,改变农业体质,打造属于台湾农产的品牌与附加价值。
《水果政治学》作者焦钧表示,无论是TPP或是CPTPP,青农进入大的农产运销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经是趋势。台湾小农生产规模小,面对开放后,国外量大低价的产品进口,「联盟型态」应先组织起来:小农可合作组织产业联盟,多角化经营产销,首要就是透过分工,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并思考农产如何成为加工原物料,以提升附加价值,当然也包含生产溯源要落实。
焦钧指出,不管降税调适期是5年或10年,到头来,终究还是要开放。但农业转型不是说转就转,不像工业有这么大的弹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农业开放期程需要延长,过程更需要政府出来辅导。
他说,产品能外销就代表有竞争力,当我们抓住消费者需求,即市场导向后,可透过出口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在国际化潮流下打造台湾品牌与产品附加价值,找出我们的市场。
另有农业专家表示,台湾土地有限,小农无法透过生产规模扩大降低成本,但可以强化专业性生产组织的力量。例如由产销班扩大成合作社,各种合作社再以产业供应链的角度来合作,一方面逐渐改变现有的经营型态,也吸引更多青年投农创造下世代的竞争力,「青农要面对的是未来20、30年的市场,新生代的加入对我农业的改变绝对有正向作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