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膨率创40年新高,从汽油到食品杂货无所不涨,大伤美国民眾荷包。据穆迪经济学家分析,美国一般家庭在通膨巨兽侵袭下,每月支出多出250美元(约台币7,000元)。

美国去年物价节节飙涨,12月通膨年率触抵7%,是1982年6月以来新高,10日出炉的今年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拉大升幅,年升7.5%触抵1982年2月来最高水位。这都怪疫情造成供应链瓶颈,产品供不应求推高物价,从汽车、汽油、家具到杂货,各式商品服务无一不涨。

穆迪分析资深经济学家史威特(Ryan Sweet)指出,「很多人被高通膨害惨了,一个月开销增加250美元是很大的负担。通膨要付出什么代价,现在再清楚不过。」

史威特将通膨率近7%下的家庭支出,与2018、2019年平均通膨率2.1%时两相比较,得出250美元的数字。

美国消费者若恰巧在去年需要一台全新的洗衣机,可真是不走运,通膨的关系让他们荷包大伤,去年洗濯设备价格大涨12.1%。

富国银行经济学家做的调查,细分高通膨对不同族群的衝击。结果中产阶级家庭荷包的吃紧程度,更甚高所得和低所得家庭,交通支出成了决定性因素。

主要是中产家庭汽油花费在整体预算的占比,比其他族群来得大,而去年12月美国汽油价格暴涨近50%。高收入家庭爱买新车,12月汽车价格涨幅较小。

此外高收入家庭在外食与休閒娱乐的支出相对较高,这两方面的涨幅小于整体通膨。

如果从不同族裔来看,西班牙或拉美家庭面临7.1%的高通膨率,归咎于他们有一大部分收入花在买二手车及汽油。亚洲家庭面临5.6%通膨率,这个族群的收入常高于一般家庭。

35~44岁去年面临6.9%通膨率,居各年龄层之冠,他们的预算一大部分也是花在车子和汽油。 65岁族群面临5.8%通膨率,他们的医疗开销较大,占比达16%,反观25岁以下的医疗支出仅占4%。去年美国医疗服务的涨幅只有2.5%。

#收入 #荷包 #通膨 #支出 #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