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日前公布我国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创下歷史新高,已逐渐向美、日靠近。主计总处说的没错,从整体制造业而言,2020年附加价值率32.3%的确是歷年最高,1992、1993年虽也逾三成,但没有这次高。
依照主计总处的观察,近年附加价值的升高是因为高阶应用产品推陈出新,加以国际原油及农工原料价格下跌所致,而附加价值一升高,附加价值率自然也就扶摇直上了,主计总处官员认为:「从附加价值率的升高,可以看出如今台湾的经济风貌已经不一样了。」
主计总处的观察大致是正确的,不过,这个观察只局限在制造业,不容易看清楚产业、台湾经济的全貌,值得进一步探讨。首先我们要了解何谓「附加价值」,何谓「附加价值率」?所谓附加价值(value added)就是国内生产毛额(GDP),等于生产总额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原材物料、半成品等成本,而GDP占生产总额的比重即称为「附加价值率」,这项数字旨在衡量产业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能创造的新增价值能力。
附带一提的是,通常我们在GDP之前不冠以某产业,指的是一国总体的GDP,其「实质成长」就是经济成长率,然而总体GDP也是由各业匯集而成,因此就有制造业的GDP、服务业的GDP、农业的GDP,而制造业又有二十多个中行业,各业也都可以算出附加价值率,若能算出来,除了可以让我们了解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创新高的原因,也可以让我们明白农业、服务业,乃至于全体产业创造新增价值的能力,二十年来到底出现了什么变化。
我们先观察制造业的中业别,自2001~2020年这二十年来出现了什么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半导体所属的电子零组件业,其附加价值率由29.1%升至46.0%,电脑电子产品、药品、饮料及菸草也有明显提高,惟成衣服饰、汽车、机械、家具、基本金属、非金属矿物、石油及煤制品、其他运输工具等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率二十年来反呈下滑,有些行业的下滑幅度还不低。
显然,二十年来我国制造业附加价值率由27.3%升至32.3%,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电子零组件业的杰出表现,也许有人会问:电子零组件业不过是制造业二十五个中行业之一,怎有能力让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出现如此巨大变化?可以的,因为随着半导体不断的投资扩大产能,如今电子零组件业的GDP占制造业比重已达41%,比重如此之高,自然足以左右制造业统计的任何结果,包括工业生产、海关出口、外销订单,以及附加价值率。
由此可知,2020年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创新高的光辉之下,仍有为数甚多的传统产业附加价值率不如二十年前,这才是政府应该关注的重点,试想,若我们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升高,并逐渐向美、日靠近只是靠半导体产业独挑大梁,眾所周知,产业也有景气循环,一旦全球半导体业景气趋缓,台湾经济还能好得起来吗?此刻,比起关注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创新高,我们从这份统计更应该看到潜在的危机才是,只看到好消息而未体察到产业严重失衡的隐忧,实非所宜。
除了制造业,二十年来我们的农业、服务业两部门附加价值率又出现了什么变化?农业表现不错,随着台湾于2002年元旦加入世贸组织(WTO),农业市场的开放虽然带来衝击,但也由于竞争而进步,附加价值率逐年升高,由2001年的44.9%提升至2020年的51.9%。然而,服务业情况就没有这么好了,二十年来服务业的附加价值率是下滑的,由69.2%降至68.3%,包括运输仓储、住宿餐饮、出版影音制作、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教育等行业的附加价值率皆不如二十年前。
综合农、工及服务全体产业的附加价值率,2020年是48.4%,不如2001年的48.9%。换言之,以全体产业而言,虽然其中的制造业创了歷年最高,但总体产业的附加价值率还是不如二十年前,这反映平均而言,我国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能创造的新增价值能力,并没有提高,又或者更准确的说,只有少数明星产业大幅提高,多数传统产业没太大变化,甚至为数不少的行业反而不如二十年前,因此才会出现总体附加价值率下滑的现象。
我们过去谈论附加价值率只注意制造业的变化,事实上,应该往制造业内部微观二十五个中业别,同时向制造业以外宏观农、工及服务三大部门的变化,如此才能瞭解一国总体经济的全貌,如同主计总处官员所言,这些年台湾经济风貌是有些不一样,可惜风貌焕发出光辉的只发生在少数产业,多数产业并没有那么好,这从上述的分析即可清楚,明乎此,执政当局在欣喜于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创下歷史新高之余,也应该有所警惕并早为因应才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