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趋缓,身心科门诊量暴增,不少民眾因为失眠问题就医。国内最新调查显示,新冠疫情期间每5人就有1人对于自身睡眠不满意,出现失眠症状比例较疫情前上升1成7。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疫情降温,仍有长辈至今不敢出门,缺乏外界刺激下恐陷入恶性循环,导致睡眠问题日益严重,就怕忧郁、失智跟着来敲门。

难入睡比例多1成7

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于2021年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56%)表示,疫情大流行开始,他们都经歷了新冠失眠(Coronasomnia),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变差、恶梦变多等。

台湾睡眠医学学会最新「2022年台湾COVID-19影响国人睡眠调查」,针对全国20岁以上民眾进行电话调查,有效样本1068位,结果发现高达19.5%的民眾对于自身睡眠不满意,且有失眠症状,例如难入睡、太早醒来等的比例,从疫情前的42.9%上升到59.7%,增加近1成7。

进一步分析有睡眠困扰的受访者,高达78.8%的人睡眠问题持续1个月以上,因睡眠问题造成心理困扰的比例更高达4成。

身心科门诊量暴增

振兴医院精神医学部医师袁玮观察发现,疫情趋缓后身心科门诊量暴增,多是因为失眠问题而来,但和年轻人不同的是,许多长者到现在还是不敢出门,缺少日光刺激和人际互动之下,晚上更加睡不着,白天又不舒服在床上躺整天,恐陷入失眠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以为「老人家睡得少」是正常现象,台湾睡眠医学学会大眾教育委员会主席李信谦指出,进入成年期后,理论上睡眠时间不会有太大变动,但随着年纪增长,慢性疾病也越多,例如三高、心血管、呼吸道、肠胃等症状都会影响睡眠,部分药物在长期使用下也会引发失眠等副作用。

而睡眠问题也和心理因素有关,各年龄层都常见的是忧郁、焦虑,老人家独有的是神经退化、失智症等。

长者小睡不可过长

李信谦说,曾有研究指出,老人家的整体睡眠是足够的,但问题在于夜间睡眠太短、白天小睡时间过长。他建议长者白天小睡不宜超过60分钟,且时间越早越好,尤其不建议在晚饭后小瞇一下,时间相隔太近,晚上更容易睡不着;睡前1小时不要从事太激烈的身体或大脑运动,例如高强度运动、算帐等,也不宜有太大的情绪起伏,都有助于一夜好眠。

#身心科 #老人家 #入睡 #疫情 #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