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中国的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三面向,无论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会」(人大、政协会议)中提到「加大稳健的货币市场的实施力道」谈话,再加上1、2月的消费支出、投资和工业产出超出预期,只要外部风险因素消除、外资回补力道的拉抬,陆股就可看到隧道终端的曙光。
儘管短期内面临俄乌衝突、中美关系紧张等外部压力,且战线延长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改变,以及原物料快速上涨,令市场担忧2022年全球经济成长,接下来,4月份即将发生的政治局会议,也会是市场上另一待确认的变因。
但无论是通膨、疫情防控、俄乌衝突、中美中概股监管进展,儘管有上述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笔者仍认为现在是进场布局陆股的好时机。
因为,俄乌衝突造成的影响,目前应定调为非经济因素的系统性风险,不一定要等到事件告一段落,全球经济才会復甦;只要不确定性因素充分释放,陆股的反弹可期,不排除会重现2019年的行情,当时中国政府宣布去杠杆告一段落,接下来要刺激经济,激励陆股大涨。
而现阶段中国官方也陆续释出经济上的利多以刺激经济,因此我们认为,在政策面的支持下,已打底的陆股中长期投资价值浮现。
进一步分析陆股的投资价值,目前估值位于五年低位,过去五年,仅16%时间位于目前水准的中国股市,仍是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市场之一。由于目前处于风险释放的中段,市场加速赶底,汰弱留强,追求长期投资价值,将是现阶段的投资重心。
产业配置策略上,许多个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浮现,特别是政策扶植以及具备前景的产业,都可作为投资主轴,未来市场看好:一、新能源领域:俄乌衝突后各国加快新能源替代步伐,储能、太阳能、锂电。二、数位经济领域:可望接替中国「双碳」的顶层产业框架,AI、资料中心、半导体。三、核心消费领域:开门红确定的白酒、周期即将见底的猪,疫情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中国也可能愈发倾向世界各国的趋势:与病毒共存,届时市场预期中国国内旅游也有望逐步开放。
值得留意的是,每三年重现一次的猪价周期,距离上一次猪价大涨的2019年已接近期末尾声,近期待猪价落底之后,有机会重现过往行情,值得留意。同时,猪价周期亦可作为观察消费产业的先行指标。
此外,歷史经验显示,作为抗通膨工具的黄金在升息循环期间表现不俗,因此近期中国黄金相关产业也相当值得关注。
总结来看,陆股有基期及转型带动经济先下后上的支撑,再加上政策利多,待外部风险等不确定因素消化完毕,陆股行情可期,看好双碳产业、工业、科技及消费类股,建议投资人利用定期定额或分批进场,达到中长期的稳健投资布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