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1.5%,高于预期且为三个月高位。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增8.3%,亦高于市场预期。分析认为,全球物价上涨、地缘政治衝突、发达经济体退出宽松政策,以及疫情多点爆发等因素共同影响,让大陆输入性通膨压力加大。

路透报导,统计局数据显示,受大陆国内疫情散发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3月CPI年增率较2月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估的1.2%。其中,食品价格年减1.5%,但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大涨24%;消费品价格年增1.7%,服务价格上涨1.1%。

PPI部分,3月年增率高于市场预期的7.9%,但创下11个月最低,较2月减慢0.5个百分点。月增幅部分,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大陆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续涨,较2月上升1.1%,为五个月最高涨幅。

大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3月分受到境内疫情散发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CPI按月持平,年涨幅有所扩大。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月增上涨,年增涨幅继续回落。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3月CPI和PPI年增速符合预期。若疫情再持续蔓延下去,物价都将加速上涨,因此2022年后几个月CPI年增速还将反弹,或超过3%。但PPI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后续整体仍会下降。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指出,当前上游价格上涨压力的向下传导速度正在加快,疫情所引发的局部工业停产、供应链受阻问题也可能会影响部分供给,未来通膨有进一步抬升的压力。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考虑到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石油、有色金属价格仍有上涨可能,并对下游产业传导,对CPI带来外溢压力。

中国银行研究员范若滢预计,4月分大陆PPI月增率仍将上涨,但在翘尾因素减弱影响下,年增率可能与3月持平。4月分CPI月增率可能上涨,年增率将较3月进一步扩大。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因素 #压力 #扩大 #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