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有价的,只会愈来愈贵
在净零排放情境中,国际能源署(IEA)设算所有地区都将实施二氧化碳定价。在不久的将来,所有发达经济体的发电、工业和能源生产部门都将採用碳定价,2030年碳平均价格将上升至130美元/吨,而2050年则将上升至250美元/吨。
在净零排放情境中,行为改变对于减少能源需求及碳排放将起重要作用,虽然民眾和企业是行为调整的主体,然而这些行为改变大多是由政府政策和投资导向所促成的。由这次新冠疫情经验显示,人们普遍提高了外在环境导致需要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如戴口罩、在家工作和上学)的回应能力。如果人们知道改变是合乎情理的,就能迅速大规模地做出行为改变。
因此,当开始课徵碳税后,业者的生产成本会上升,势必将一部分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在面对较高的产品价格时,多半会减少消费。为此,政府须提出可信赖的科学解释,并且提供明确的指导,让民眾知道需要哪些改变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些改变。为此,各行业碳排放标准,以及建立排放交易机制平台,使得无法减量的业者购买其他业者剩余的碳权,以抵减自己的排放量。
电力市场韧性须强化
根据IEA指出,在预设的净零排放情境中,公元2030年前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全球的主要电力来源,在2050年上述两项再生能源之发电量将占近70%的全球总发电量。传统之石化以及煤炭等生物能源将于2030年前逐步淘汰,这将使电力系统供需稳定成为更重要的议题。今年3月3日全台仅因高雄兴达电厂内一个开关设备故障,进而造成全台电力供应出现状况,使得全台数百万用户停电;此次大停电显示,现今供电不稳定,需要政府投入资源,加强电网韧性。
因此,採取分散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R),如风力、水力、太阳能、沼气、生质能、汽电共生设备、热泵及储能设备等,以分散能源供给;此外,电力基础设施往往更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等物理衝击的影响,且气候变化很可能将为电力系统带来愈来愈大的压力,为减轻这些风险并维护电力安全,需要加强电力系统的韧性,可採取措施包括制定更加有力的应急计画及整合DER方式以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之数位技术以强化电力系统韧性。
电价合理化刻不容缓
根据IEA指出,2050年全球电力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而2050年全球总发电量需要达到目前的2.5倍以上,近90%的发电来自再生能源,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合计占近70%。为此,推动各种提高能效及材料利用效率的机会、有效减少能源服务需求的行为改变,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电价订定主要因素为燃料成本,近来为因应疫情导致民眾收入减少,或是能源价格飙升,产生更大的通膨压力,政府为减轻通膨压力而冻涨的电价,其真实的意义就是由政府补贴,但以经济学的观点,因为其扭曲市场、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从各国的案例来看,最后都会无以为继。
因此,电价合理化,以充分反映每小时的实际供电成本,并以每小时为基础订价,也就是即时电价(Real Time Pricing, RTP),以此种订价方式对电业而言可真实反映供电成本,对一般大眾用户而言,更有诱导改变用电行为,来达到节能减碳,以提高经济效率性与公平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