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高雄城中城大火造成46人死亡,凸显成立管委会的重要性。台北市议员汪志冰9日质疑,北市府2016年起推出专案辅导公寓大厦成立管理组织计画,预计花7年委托厂商辅导设立5359处管委会,截至去年底只成立162处,仅完成目标的3%,而平均辅导每案竟要8万,她炮轰根本是天价牛步计画案。北市建管处对此回应,明年有增加预算,打算再找更多厂商投入,也会向中央申请预算。
汪志冰昨在议会工务部门质询指出,早期5、6楼公寓几乎都没有管委会,当时没有法令规范,民眾成立管委会意愿相对低。市府因此积极推动成立管委会,计画从2016年到2022年,用7年时间针对1995年前建造、7楼以上公寓大厦,共5359处辅导成立管委会,每年平均支出225万。
她表示,委外合约明订业者每年最少应成立25处管委会,不过,统计到去年总共完成162处,距离目标5359处仅完成3%,实在是不能看,痛批市府的预期太天真了,「想像很丰满实际上很骨感。」
汪志冰质疑,6年使用的经费为1355万,换算下来成立1处管委会需花费8万3652元,完全不符合政府应该有的效能,简直就是天价牛步计画案,如果以3%速度估算,大概要200年才会完成。
她认为,现在只有1家业者承包辅导案,若再多找几家厂商,才能加快速度赶上原本的计画目标,要求市府扩大预算规模并增加业者,另外,为鼓励民眾自主成立管委会,也可以加入奖励机制,让台北市成为全台领头羊,率先以「萝卜」取代「棒子」,否则民眾根本不会主动成立管委会。
对此,建管处长刘美秀回应,每年平均支出225万,除了辅导还包括访视费用,用在成立管委会的费用更少,明年有增加预算,打算至少找2家厂商投入辅导工作,此外,因应城中城大火事件,中央每年编列2000万元预算,市府也会向中央提出申请。
对于奖励机制,刘美秀说,管委会成立都需要第一桶金,但市府预算有限,目前每年编列200万预算,用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设备,市府另将向中央争取成立管委会补助经费,她允诺1个月内提出详细计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