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家户团聚的大日子,近年因疫情关系,减少了家人间的相聚时光,不过端午时节包粽吃粽的习俗,仍是华人重要传统文化。在原住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中,也有类似包粽文化,其中包裹内容物及使用的叶子,因不同族群有不同制作方法,包装、食材及风味均不一样,并可由此看出不同族群仰赖的主食及种植文化的差异。

在过去,阿美族男性时常需外出打猎,家中的女性会准备「阿里凤凤(alifongfong)」给外出的丈夫工作休息时食用,也被称为「情人粽」。首先需要採集林投叶去除叶骨跟刺,冲洗乾净后再编织成可装盛食物的容器,手工非常繁复,再将糯米、咸猪肉放入,经过蒸煮后即可方便携带食用,除外观极具特色,食用过程中可以嚐到林投叶清香及感受到情人满满的爱。

而排湾族、鲁凯族或卑南族传统生活中,阿拜(abai、avai)、吉拿富(cinavu)为祭典、节庆举行时必备料理,代表着主家对客人的欢迎。制作过程为至山上採集月桃叶、甲酸浆叶来清洗后,将月桃叶放最外层,再铺上甲酸浆叶。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内馅主食也不尽相同,可以是小米或芋头粉,中间以猪肉为内馅,最后以芒草茎或棉绳固定,外型呈长条状,入锅蒸煮即可食用,包裹甲酸浆叶具有帮助消除胀气的整肠功效,蕴含着原住民饮食文化智慧。

原住民对饮食保存了先祖的传统智慧及习性,有机会来臺东到原乡部落品尝各式各样的类粽子文化或参与餐食制作体验。在时代的变迁之下,这些传统食物甚至已商品化上架到网路,对于原住民饮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线上搜寻「阿拜」或「吉拿富」等关键字,向原民店家宅配购买,在家中也能轻易享用这些看似简单却也不简单的原住民美食料理,品尝来自臺东的原民风味。

#料理 #原住民 #文化 #包粽 #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