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号早晨,我从松山机场飞往金门求学,虽然不是第一次去金门,但我依旧充满期待与好奇。

没多久,机长就广播着金门的温度与天气,然后跟我们说预计10分钟后会抵达,我打开飞机上的遮阳板,一眼望去是熟悉的高楼大厦,但那不是我要降落的地方,而是对岸的厦门。

再往下俯瞰,才是那个我熟悉的金门,虽不说落后,但与对岸的发展有一段距离,剎那间想起曾经利用小三通过去厦门的前辈说厦门有多现代、有多繁华,毫不逊色我的家乡「台北市」,让我这个乡下人不服气,我很想要去看看。

我知道,现在被金、厦门被一座高墙堵住了,那座高墙的名字叫「疫情」,同时我也希望,那是它唯一的名字。

金门的闽式特色、厦门的繁华大街,在方圆不到10公里的地方全部呈现,对于金门的人来说,台湾本岛或许还没有厦门来的熟悉。

疫情或许真的影响了很多,甚至影响了对岸的生活,台湾社会开始对对岸的经济、政治、社会报导许多黑暗面的文章,也因为少数人的政治利益,开始减少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往来。我相信,最后我们坚持的「自由、民主」会拿到一定的成绩。我也相信,这种成绩是用多数人的牺牲换来少数人的富裕。

转回来在飞机上的思绪,金门、厦门这样的对比情况,让我想起在课本里曾经介绍的东、西德因为意识形态与在歷史交锋中形成对立,筑起的柏林高墙。而在金门降落的我们,就像是被意识形态(或疫情)的高墙所挡,只为了防止东德的人们移民(逃难)。

还记得在同心圆模式的商业区里,城乡差距会因距离而产生不同的分配,但在金门与厦门不到几公里的两岸,却像是城市相差50年以上的感觉。作为中国的二线城市,厦门地区早已发展,但是在金门却迟迟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注视。

我们坚守着伟大的民主自由、信仰着资本主义下的自由市场,却让金门得到的是落后至少50年的城乡差距。

在台湾地区,常常听到老一辈的长者对于大陆如何落后、贫穷、没素质、没文化的事蹟琅琅上口。但是在金门,不会有人说对岸有多落后,只要你往西边的海岸走,就会看到厦门,而且事实会胜于雄辩。

等到名叫「疫情」的高墙倒下,希望我们可以迎来多数人的胜利,促进民生经济发展,而不是「疫情」倒下以后,两岸为了意识形态,筑起了不必要的高墙,只为那少数人的富裕。

#厦门 #金门 #两岸 #少数人 #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