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增需降价走低,成为货柜海运业的新挑战。上海航交所货柜运价指数SCFI14日最新报价1,814点,周跌百点、跌幅5.67%,连17周下跌,距离年初高点跌幅达65%,美欧四大主要航线运价直落,跌深的美西线、欧洲线单周跌幅都逾12%,距离高点分别下跌74%、67%。

多家航商、货代业者表示,交易量疲弱不振、塞港缓解释出运力,加上新船陆续下水,都是造成连月供给增加、需求下滑,运价走低的关键。航运市场好坏要看供需,需求端虽重要但不可控,受升息、通膨、战争、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信心,欧美需求量急遽放缓,但可控制供给端,这是船公司面对新挑战的机会。

运输需求下降同时,却碰到大量运力释出,主要来自塞港缓解、新船下水,目前壅堵问题已较年初解决一半,刚好与之前海运荣景时的情景相反,意味运价接下来将很快地回归正常化。

据Alphaliner统计,明年将有近240万TEU的新船运力将交付,去年同期为110万TEU,到后年新增运力为280万TEU,加剧市场对运力过剩的担忧。其中近3成运力为双燃料船舶,估计船公司主要用于船舶的汰旧换新,因应明年环保新规上路。

货代业者透露,目前欧美线运价水平,还没到成本价之下,对三大联盟九大船公司来说还是赚钱的,但许多高价租船的船公司,或是小型船舶可能就面临亏损转折点,尤其美西线。

再者,不要低估三大海运联盟调控运力的能力,全球十大船公司掌握全球85%的运力,或可透过抽船、空白航班,进一步抽航线,调控运力。为了应对从远东至北美的货物运输需求大减及运价下降,全球前二大航商MSC、马士基宣布关闭某些航线服务。

Xeneta分析师预估,若以当前运价计算,多数中大型航商运能利用率只要达50%~60%就可获利。

#调控 #塞港 #航线 #新船 #航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