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人工智慧、大数据与物联网等科技驱动半导体产业快速成长,根据工研院产科国际所统计,臺湾2021年半导体总产值创新高达到4.1兆元,年增25.9%,预计在先进晶片带动下,2023年产出将继续扩大至4.5兆元。

AI人工智慧应用越来越广泛,能于边缘装置端快速运算,并即时反应的「AI晶片边缘运算(Edge Computing)」成为智慧装置能否普及的关键;而边缘装置如手机、穿戴式装置多使用内建电源,省电的AI运算晶片就变得非常重要,也让记忆体内运算技术早已成为全球AI晶片技术兵家必争之地,若能掌握这两项AI晶片关键技术,将可能成为引领下世代人工智慧发展的关键。

随着AI运算需求量越来越大,国际大厂都在竞相寻求具高度存取效能、低功耗的记忆体技术,工研院深耕多年下,在记忆体领域不但掌握关键技术,更有领先国际的亮眼成果。工研院研发的国内首颗超省电记忆体内运算(Computing in Memory;CIM)AI晶片,达到超低耗电效能,现已具即时辨识关键语音功能,可应用于智慧门锁、蓝牙耳机、白色家电等,支持100倍电池续航时间,树立傲视全球的新里程碑。

此外,工研院亦携手与国内半导体大厂、美国UCLA DARPA计画合作开发自旋轨道扭矩磁性记忆体(Spin Orbit Torque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SOT-MRAM)阵列晶片,达成0.4奈秒高速写入、7兆次读写之高耐受度,还有超过10年资料储存能力等特性的技术,效能媲美英特尔、领先三星,更解决记忆体阵列的干扰问题,为产业化迈进了一大步,未来在AI人工智慧、车用电子、高效能运算晶片等领域具有极佳前景。

除了高效能、低功耗的运算功能外,掌握AI晶片应用的关键之二,即是边缘运算。目前的运作架构多是将资料上传至云端,并透过深度学习判断出结果后回传,不容易满足即时需求;未来无论是指纹辨识、人脸辨识或自驾车的AI人工智慧运算,都需即时判断,尤其是遇到紧急较危险情况,若丢到云端再回传,可靠性与即时性都会打折。若能透过边缘装置嵌入AI运算技术,搭配在资讯运作处理前就将不同运算任务进行分层,即能在「多轨并进」下快速产生最佳判断与结果。让省电、功耗低、传输快的AI人工智慧边缘运算成下世代新星。

调研机构Omdia预测,随着全球需求逐渐成长,全球边缘AI晶片产值将从2019年的77亿美元成长到2025年的519亿美元,未来产值上看新台币1.5兆元;在5G建置加速、电信业开放式架构推波助澜下,我国发展AI on Chip的策略,除运用臺湾资通讯硬体优势,提供高性价比、低耗能的AI晶片,并连结服务验证场域,吸引国际AI平台採用国内AI晶片产品。臺湾半导体供应链完整,IoT制造经验丰富,若能成功串连臺厂上、下游整合切入,以「打群架」的方式打造AI人工智慧生态圈,将可望加速产业跻身下世代记忆体技术领先群,保有臺湾半导体产业在AI人工智慧时代的领先优势。

#效能 #AI晶片 #AI人工智慧 #技术 #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