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20年制造业附加价值率32.3%,较2019年增加2.4个百分点,接近日本的36.8%和美国的41.0%,2021年出口4464.5亿美元,出超652.8亿美元,都创歷史新高,但国人实质经常性薪资2021年下降了0.04%,为5年来所首见。显示国人薪资并未随制造业附加价值提高与出口扩张而增加。
附加价值率 停滞不前
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在制造业附加价值率提高与出口扩张外表下,隐藏了产业间高度差异化的现象。就附加价值率而言,只有电子零组件业提高,传统的成衣服饰、家具、机械、汽车、基本金属、石油及煤等次产业,20年来不是停滞就是下降,服务业20年来甚至由69.2%降到68.3%,换句话说,国内产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双元化」现象。部分产业研究专家因而忧心台湾得了「荷兰病」—电子零组件业快速成长与大量外销因而垄断各种资源,加上出口顺差带来币值升高,反而造成传产和服务业落后停滞。
这种制造和服务业生产力明显差异的现象,是先进国家看不到的。由于生产资源自由移动,会在各产业间迅速移动,调整到产业间生产力皆类似的平衡状态。然而,台湾电子业以全球为市场,得以在出口畅旺下持续提升生产力;但服务业因多限于岛内狭隘市场难以出口,生产力难以提升,别说薪资偏低的住宿餐饮业,连获利巨大、薪资较高的金融服务业的「附加价值率」,20年来居然也难获提升,这是极大的警讯。
马政府时期,准备和对岸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就是在为台湾服务业扩大市场,企盼对岸开放服务市场,让台湾服务业得以赴陆投资,向对岸出口来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但民进党却视《服贸》为蛇蝎,认为台湾不可能「从中国走向世界」,必须「从世界走入中国」,无极限地扭曲《服贸》为马政府和对岸合谋出卖台湾的「木马屠城」阴谋,并以「太阳花学运」将其成功挡下之后,迄今却无力加入任何有意义的「区域贸易协定」;乃至于今天占国内生产(GDP)6成的服务业,既无法「走入中国」,更无力「走向世界」,只能蜷缩于此小岛,其「附加价值率」当然也就停滞不前,让制造和服务两业间的「双元性」日益严重。
助弱势产业 走向国际
和跛脚的产业发展同时出现的,是服务业生产力停滞不前,只好降低薪酬,甚至只能提供时薪工作;国家未能与他国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传统制造业出口必须向外国缴交关税,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环境,也只能降低薪资求生存,因而难以招揽优秀人才,造成恶性循环让生产力更加停滞,进而造成传产、服务业薪资和电子业越差越远,「薪资双元性」越来越严重。其结果是台湾的「所得分配」逐渐恶化,电子业的科技新贵大肆购买豪宅炒高房价,但眾多年轻人却望屋兴嘆、心生怨怼而抱怨「世代不公」。若政府无法迅速处理这种状况,因支持「反中、抗中」而挺民进党政府的年轻人,终将因生活重压难以喘息而强烈反弹,成为载舟亦能覆舟的力量,绝非提供区区一些生养育津贴就能解决的。
建议蔡政府,首先,除了法规调适以外,尽速提出应对市场开放的「产业调整方案」和完整的「产业受衝击救济方案」,强化产业界(特别是弱势的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信心,让加入CPTPP不会受到国内产业抗拒而延宕。其次,尽速强化农业和传产研发机构的规模和能量,提供弱势农工业更有国际竞争力来面对市场开放的竞争,让农民和劳工更有信心面对开放,不会抗拒加入CPTPP。其三,除了CPTPP也要申请加入RCEP,北京不见得一定会杯葛,不要画地自限。最后,要调整政府的研发资源配置,将过去多流向优势产业的资源改变,投置于弱势的传产和服务业,以更强的创新和辅导,协助其走向国际。
若民进党沉迷于几次选举和公投的胜利,不愿面对「产业双元性」带来的危机,那么将民进党送上权力殿堂的力量,绝对会成为拉其下马的覆舟之水,切莫轻忽了这只巨大的「灰犀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