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隐形雷达总工程师吴剑旗接受央视专访

近期陆媒报导中共军方反隐形雷达探测到F-22隐形战机的飞行轨迹,再次引发军事论坛与媒体的激烈争论。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为推销军火或仅是官方宣传,但有许多专家认为这非常可能是真的,只是按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这种雷达侦测到的轨迹信号尚不足以让火控雷达导引武器进行攻击。而且,如果隐形战机搭配电子战机共同出击,反隐形雷达就更不容易测得可足以导引武器的信号。

美媒《国家利益》对这场隐形/反隐形论战发表分析文章说,共军在东海上追踪到美军 F-22猛禽隐形战机,很容易被视为官方夸大的宣传,不过,北京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毕竟隐形战机不是穿了隐形衣,目前的隐形技术只是会混淆雷达探测和跟踪的能力。

分析指出,如果F-22携带没有隐形功能的外部油箱,或是在操演时在腹侧配备伦堡(Luneburg)透镜装置,都会增强它在雷达上讯号。虽然如此,有些事实与一般看法还是有出入。因为就算战斗状态下的F-22在雷达上也不会完全看不见,任何像战机尺寸的物体,只要有类似尾翼结构,不论是F-35、Su-57、歼-20或歼-31都一样,就会产生雷达信号特徵,这是基础物理学原理。

分析文章表示,在这个物理基本原理上,战机大小的隐形飞机必须进行表面的优化,才能克服高频波段的如C、X、Ku波段与S波段的顶端频率。一旦频率波长超过某个阈值并产生共振效应,低可观测性战机的雷达讯号特徵就会出现「跳阶变化」。通常是战机上某个部位(例如尾翼)的雷达信号特徵小于特定频率波长的8倍时,就会发生这种共振。而实际上,每架战机即便涂满雷达吸收材料,仍无法针对不同频率把产生雷达信号的表面缩小到2英呎以下。

因此,例如在S或L频之类民用空中交通管制(ATC)的低频带雷达,几乎都能够检测和跟踪到隐形战机。但这些低频雷达的讯号无法提供足够的导引轨迹让导弹或火控雷达使用,如同一名空军军官所说:「就算能看得到隐形战机,你仍然没有足够供火控系统使用的讯号来击落它。」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开发先进的UHF和VHF频段预警雷达,它们用更长的波段来提示其他传感器,让使用者了解敌方的隐形战机接近的路径。但VHF和UHF频段雷达的问题在于讯号分辨单元太大,做为武器导引的精度不足。正如一位美国海军官员不断重申:「任务是否真的需要隐形功能?如果敌方看到你,但无法做任何事情,这不也是一样的结果吗?」

洛马公司展示的TPY-X反隐形雷达,很多大陆网民认为它根本是抄袭中国技术。(图/洛马公司)
洛马公司展示的TPY-X反隐形雷达,很多大陆网民认为它根本是抄袭中国技术。(图/洛马公司)

文章进一步指出,有一些业内专家认为,高速数据链和低频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组合可以产生可供武器使用的轨迹导引讯号,美军与洛马公司也都曾提出利用E-2D做为数据链串接平台的概念,运用APY-9雷达将作为传感器,并以Link-16数据链为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导引AIM-120空对空导弹,也能以数据链导引海基神盾系统的SM-6导弹,对SPY-1雷达视界外的目标发动攻击,这意味着APY-9的确可以生成导引武器的轨迹讯号。

一旦转向相控阵雷达与数据链的综合作战形态,就意味着隐形战机必须与EA-18G咆哮者之类的电子战机同时出击,也因此五角大厦一直在支持有关电子战与网络战的投资。毕竟隐形和电子攻击存在协同关系,因为侦测是以信号噪音比为基础,低可观测量的隐形功能会降低信号,而电子攻击则会增加噪音,未来有关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术运用都必须把这个程式考虑进去。

文章来源:Stealth No More?: China Claims It Can Track U.S. Air Force F-22 Raptors
#隐形战机 #低频雷达 #导引讯号 #相控阵雷达 #电子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