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今年度开发者大会的主题演讲已告一段落,如果你也一同熬夜吃下了苹果为你我端出的一盘好菜,或许现在你也正在回味这一顿飨宴的滋味。本届WWDC苹果背后在打什么如意算盘,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一、更趋向消费者需求 更开放
从本次iOS 14、iPadOS 14、macOS 11.0 Big Sur、watchOS 7、tvOS 14的内容中,熟悉科技产品的你,或许不难看见不少其他系统的影子。这么说来,苹果是仿效了其他系统吗?不如说是更为贴近使用者的需求,并且同中求异,发展出差异化、吸引人的特点。
对于iOS 14来说,针对「讯息」可以提及、回覆特定讯息等内容,早在多数即时通讯服务中沿用已久。苹果选择在iOS 14中纳入类似功能,但却依循了一贯的设计语言与坚持,开发出更优雅的介面,在创新上仍有亮点。
在iOS 14主画面的升级中,App资料库以及Widget可拖拉到桌面的设计,则是各有不同亮点。前者可自动分类App,便于找寻服务,还可进一步隐藏主画面,带来更简洁的桌面。后者则是将iOS 5便加入的Widget功能应用范围更扩大,但加入Smart Stack功能,巧妙运用AI与机器学习技术于无形,就跟watchOS的Siri表面一样精彩。
tvOS 14增加对 Xbox Elite 2与Xbox Adaptive 控制器的支援,让Apple TV更像游戏主机的特色靠拢。iPadOS 14也强化了手写笔记的功能,不仅能同时便是两种语言、可复制贴放为键盘输入的格式,还可自动辨识内容(例如电话、地址等)可与其他服务整合(直接拨打电话、连结到地图)等,也都是在其他平台上似曾相似的功能,展现了开放性的一面。
而与iOS分手后iPadOS 14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檔案、照片、Apple Music等程式中都更完整的运用了iPad广大的萤幕,在生产力、管理等角度上,有更好的发挥,也逐渐让人看见iPadOS与iOS在2019年被拆分开来的意义与影响力。
二、隐私防护再度升级 更严谨
延续近几年来的苹果大声疾呼隐私防护的政策,同样的路线在WWDC20当中也同样被保留。不仅对于App调用相机、麦克风等重要元件,都能在画面中给出提示,让使用者不至于被蒙在鼓里。
更进一步也要求开发者要提供App调用资料与分享资料的内容,对于在乎隐私的使用者来说,肯定是相当欣慰的作法。
苹果继iOS 13开发出只授权一次地理位置资讯要求的功能后,在iOS 14中更推出「近似位置」的分享,来对于不需要取得精确位置资讯的服务提供一个全新的隐私选项,也对于使用者带来更严谨的防护。
Sign in with Apple 也在iOS 14、iPadOS 14中更为升级,开发者可以选择提供使用者从原本登入方式升级到Sign in with Apple 的方式,让使用者可透过Face ID/ Touch ID以及双重验证的步骤,来确认帐户登入。
三、全面掌握软硬体开发 更有竞争力
在今年WWDC20之前,唯有Mac是苹果还没有完全掌握软硬体开发的产品。不过,这一点在WWDC20过后已被改写,苹果CEO Tim Cook指出这对于苹果来说是歷史性的一刻,相信对于科技产业来说,也很可能是必须要在歷史上记下的关键时间点。
苹果宣布Mac要从採用英特尔晶片转向苹果自行研发的晶片,为的就是进一步能将硬体产品的开发时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如此,他们布局两年多,进一步整合iOS、iPadOS App Store与Mac App Store的计画,也能在使用苹果自研晶片的Mac中得以完全实现,运行苹果自研晶片的Mac可以直接执行iOS、iPadOS App,这在过去完全做不到。可说是苹果生态系的另一个制高点。
如此一来,苹果将能完全将更新Mac产品线的时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受制于人。只是令人好奇,转用苹果自研晶片,Mac的整体价格不知是会上升还是下滑?根据苹果的计画,最快2020年年底首款搭载苹果自研晶片的Mac就将推出,而他们将花两年的时间完成Mac全产品线的移转。届时,苹果Mac生态系将发展成哪种样貌,十分令人期待。
四、由下到上营造生态系 更具魅力
过去微软曾经想要打造通用Windowe平台(UWP),但是由于缺乏生态系的支援,还有微软也没有在智慧型手机方面的完整产品线,对于开发者的吸引力一直无法全面提升。但这一点,在今年的WWDC20中,可说苹果某个程度上已经实现,是布局多年的成果。
面对要扩充Intel Mac的应用程式,苹果在2019年正式推出了Project Catalyst协助使用者将iOS、iPadOS转移到Mac平台,且Xcode对应用程式的编译,也将会更为方便;此外苹果也提供了Rosetta 2,来让现行的Mac App可自动编译支援苹果自研晶片Mac。
苹果针对五大作业系统,可说都已经有了独立的App Store,藉由Mac将转移到苹果自研晶片,苹果为开发者画出了一个更大的饼,也营造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生态。根据苹果公布的资料,App Store 生态系统于 2019 年促成超过 5,000 亿美元商业交易,其中超过 85% 是归于第三方开发者和各大规模的企业。对于开发者来说,转向苹果自研晶片之后,苹果生态系的吸引力势必更为提升。只是转型的阵痛期,苹果要如何维持开发者的生态仍旧能蓬勃发展,挑战也不小。
五、全球化布局 略显不足
苹果透过每一场发表会,陆续对外展现了十分有企图心的计画,包含Apple Watch可支援心电图侦测、iPad加入LiDar感测器、iPhone可以发送数位车钥匙、Mac转用苹果自研晶片等,都不难看见。
但摊开苹果在各市场的布局以及规划,不由得令人感嘆,期待苹果在全球化的布局上更进一步发力。举例来说,苹果全新设计的地图,其中Look around功能从2019年推出至今,都只能在部分美国城市使用;车道指示(Lane Guidance),台湾也还无法使用。再加上心电图等功能,台湾更是已经错过两年。虽然台湾市场偏小,但是各地消费者期待能享有一致性体验的心理,肯定都是一样的。相当期待在未来,苹果能更全面的照顾到不同市场的消费者。
写在最后,苹果今年选定「Big Sur」这一条美国加州一号公路的名字来作为macOS 11.0的名字,由美国西海岸的长长风景线,展现出期待一骑绝尘的心态,也彷佛呈现出有意苹果生态系完整贯通的企图。目标很远大,现实却需要一步一脚印的累积。苹果若能在打造生态系的脚步上,展现如macOS Big Sur一样重新设计视窗边角的弯曲率、色盘等素材的决心与细腻,2020年开始,苹果迈向更强大的下一个阶段,绝对是指日可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