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艺奖得主、作曲家马水龙逝世5周年,近期将有纪念音乐会。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梆笛协奏曲》,是1990年代中广的整点报时音乐,当年首演的笛演奏家陈中申回忆,「我吹这首曲子时,从乐器演奏者角度思考,自己加上一点花舌和装饰音,这些小细节,他让我有发挥的空间。」
陈中申同时是马水龙的作曲学生,他表示,马水龙创办北艺大音乐系时,早年特别要求学习西方乐器的学生,必须学习一项传统乐器,可说是国内推广传统音乐的先锋,「我永远记得他告诉我,音乐没有国界,但还是有国籍,如果对自己文化的音乐不了解,那就无法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音乐学者顏绿芬表示,马水龙为传统乐器作曲,并不单单从理论方面理解一项乐器,「他会真的去学这项乐器,像是壳仔弦,他也真的去练习怎么拉,从中深入了解乐器属性,再写一首曲子,会很不同。此外,他也很重视作曲者和演奏者之间的沟通,寻求互相理解,他认为作曲不是作曲家一个人的事。」
从小和马水龙一起长大的春秋乐集创办人邱再兴表示,马水龙是个认真面对创作、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他闭关作曲时,都会带一整袋馒头,吃馒头,专心创作,他过世前病重,也不想让太多人知道,特别交待不要透露消息,所以我等到他的告别式完成后,才发表消息,很多人遗憾见不到他最后一面,但他是这么贴心的人,始终不愿麻烦别人。」
邱再兴表示,马水龙十分关心学生,爱惜人才,过去有学生因半工半读,博士班一直读不完,「他就私下来请我帮忙,募款出资,让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后来这位学生也成为优秀的教授。」
北艺大音乐院院长苏显达表示,他从在东吴音乐系就读时,和马水龙结缘,「当时他是我的导师,后来我到法国读书,有次要为马老师和许常惠老师发表作品,他来听了,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还邀请我到音乐系任教,让我感念在心。」纪念音乐会将于12月13日在北艺大音乐厅登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