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想重拾健康,首先应该要试图找出导致疾病的原因,逐一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若情况仍未改善,再考虑药物治疗。但是看在肾臟科江守山医师的眼里,台湾实在有太多无效医疗、过度医疗。他认为,药不是不能吃,但药吃太多会有承受不了的副作用和致命的危险。想改善健康的方式有很多,吃药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它的排序不应该在这么前面。江医师在《生病一定要吃药吗?逆转慢性病,不药而癒》一书中,提出他的见解。以下为重点书摘:
医疗行为越多,身体付出代价也越多
●案例一:六十多岁的尿毒症患者,肾与心却每况愈下
我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男性病患,他有尿毒症,及心臟问题,长年都在对抗着这些疾病,用药量可想而知。但他光是心臟病就做了七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六个支架,总被我促狭笑称「赛登辉」。无奈的是,这些疗程并没有维持他的生活品质。
试问倘若光靠药物治疗就能对抗疾病,为什么心臟病还会一直发作?心臟问题依旧层出不穷?最后肾臟功能越来越差,尿毒症都找上他?或许你会认为上述例子最多只能说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证明吃药致病。那么,且再听听我身边的实例。
●案例二:健康检查出高血脂,吃药控制反而罹患白内障
我有一个同学是某连锁店老板,在忙碌于事业之余,每年一定定期抽空前往台大医院进行健检。由于他相当注重健康,生活饮食有所节制,身体控制还不错,每年的健康检查报告都安全过关。
然而,就在三年前他被检查出高血脂,于是在医师指示下他开始服用常见的史他汀(Statins)类降血脂药。九个月过后,他发现自己视力严重退化,经过检查确诊双眼白内障,最后只能动手术装置人工水晶体(他也是我们班上第一个开白内障的人)。
我的朋友纳闷不已,他表示自己生活模式、饮食习惯皆没有任何改变,前一年的眼睛检查医师还告诉他一切正常,他不解白内障到底怎么发生。聪明如你应该猜到原因。没错,根据研究显示使用史他汀类药物,会提高白内障风险。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也是一种药物造成其他疾病或问题的典型。
过度用药和治疗,无法保障反而有害健康
台湾人看诊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是美国的两倍。治疗达成率却远不及美国。为什么呢?
以三高为例,在美国当第一次确诊时,除非你的检验数值高过标准值太多,医师判断可能较容易导致立即的危险,否则医师会请你先透过生活型态调整、改变饮食等方式来恢復健康。台湾则通常是医师告诉你:「最好马上吃药控制,不然血管受到破坏,身体的各主要器官都会产生很多不可逆的伤害..。」最后就是大家领着药回家,开始吃药人生。
打个比方来说,当被诊断出高血压时,应该先检视自己的体重、饮食、生活习惯。老菸枪要先戒菸;有肥胖问题者先减重;饮食需要降盐、多鱼少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并做到每天测量血压。倘若控制情况仍旧欠佳,则再进一步检查肾臟、内分泌,以排除次发性高血压问题。上述步骤努力过后,证实血压仍然降不下来时,再接受药物治疗才是比较理想的顺序。
我常说:「愚者畏果、智者畏因。」我们该害怕的不是生病这结果,该害怕的是导致生病的原因,避开这些原因,才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门。(编辑梁惠明)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