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是呼吸道慢性发炎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喉咙有痰、气喘吁吁,对病患生活品质影响大。台北慈济医院中医部研究发现,针灸4个穴位,可以改善肺阻塞症状。
63岁姚女士为慢性肺阻塞(英文: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病友,已药物治疗2年,她行走坐卧间容易咳嗽、胸闷和喘不过气,加上体质虚寒、手脚时常冰冷,晚上经常睡不好。台北慈济医院中西医联手合作,在原本的西医治疗下,配合每周一次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体质,大幅改善姚女士不舒服的症状,提升生活品质。
针灸4穴位 中西医合疗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
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理事长林孟志表示,肺阻塞不可逆,只能药物控制无法根治,依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型药物及口服药物,吸入型药物主要是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型类固醇,口服药物则有类固醇、抗生素及化痰剂等。
「中医看肺阻塞属于肺胀疾病,典型症状有喘、咳、痰及活动后喘等,」台北慈济医院中医部中医师谢伯骏说,中医治疗肺阻塞会参考肺功能检查等数据,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增强患者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避免病人在换季或温差变化大时诱发症状加剧。
谢伯骏进一步与胸腔内科团队合作,利用系统性文献回顾与统合分析,发现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合併针刺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肺阻塞病患的生活品质,进一步应用学理研究分析,深入探讨各种穴位刺激疗法对慢性肺阻塞病患的疗效后,最终分析出「足三里」、「风门」、「膻中」及「定喘」这4个核心穴位,可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核心穴组。
谢伯骏说明这四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谢伯骏每周为姚女士针灸这4个穴位,并以中药调理体质,包括定喘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麦门冬汤或百合固金汤等处方。中西医合疗3个月后,姚女士气喘吁吁情形明显改善,也不会因活动而咳嗽,至今治疗超过8个月,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仍应维持常规西医治疗 不建议自行抓中药服用
针灸的应用不只4个核心穴位,谢伯骏会根据患者就诊当天身体状况,以4个核心穴位与其他穴位做搭配,比如姚女士过去常伴随头晕发生,他搭配风池及百会穴等,或足三里搭配侧三里与侧下三里,增强肌肉力量,对改善症状有相当疗效。要注意的是,针灸胸部时不宜过深,以免刺伤肺部组织造成气胸,也须留意有晕针史的病患在针灸过程中是否身体不适。
他提醒民眾,针灸疗法虽可改善肺阻塞症状,但适合做为合併疗法的一环,不宜完全取代西医的常规药物治疗;另外,个体病情不同,不建议民眾自行抓药服用。
发现有痰且比同龄者容易喘 就要警觉
40岁以上罹患肺阻塞的机率约6%,冬天是呼吸道疾病好发季节,慢性肺阻塞病患常这个季节併发急性发作。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王祯佑表示,肺阻塞是组织长期受损产生变异,无法根治,愈早开始治疗、控制病情为佳,民眾如果发现自己老是有痰,而且比同年龄更容易觉得喘,就要警觉就医检查,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研究显示,在西医的基础治疗上加进中医的调理,病患咳嗽、痰多、喘促等症状能明显改善,能够提升肺功能与增进生活品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