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背痛的困扰,可能是运动或搬重物造成的急性伤害,通常经过休息就会逐渐恢復,但医师提醒,如果背痛发生在早上起床时,而且好几个月都没復原,就需提高警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一名26岁女性4年前开始出现下背痛,早上起床背部异常疼痛,刚开始以为是搬重物扭到,吃完止痛药有改善就不以为意,没想到半年前脖子开始卡卡,颈椎也愈来愈僵硬,当别人叫她名字时甚至无法转头回应,只能像机器人一样转动全身。小如赶紧到医院检查,确诊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台东马偕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医师黄奕帆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种自体免疫导致脊椎或荐肠关节发炎的疾病,严重会影响周边关节,或合併虹彩炎等疾病,盛行率约0.1%至0.4%,推估全台约有5~6万名患者,好发族群为18至45岁年轻族群,男性患者是女性的3倍。
黄奕帆提醒,临床上背痛可分为「机械型背痛」和「发炎型背痛」,前者容易出现在运动或搬重物时造成的急性伤害,通常经过休息后就会逐渐恢復,而后者则是愈休息会愈痛。当年轻族群在晨间起床时发现背部疼痛或僵硬,而且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就要提高警觉可能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由于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种慢性关节发炎,初期症状在X光检查看起来不明显,且疾病进程缓慢,从关节发炎到脊椎弯曲变形可能需要好几年,目前较新的临床诊断方式会透过抽血检查及询问家族病史等综合评估,来确认是否罹患「中轴型脊椎关节炎」。 黄奕帆说,当中轴骨脊椎关节被侵犯造成发炎时,可能合併反应型关节炎或僵直性脊椎炎,因此若能提早发现并对症下药,就可以避免疾病恶化。
针对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疗,一般会先使用不伤害消化道的消炎止痛药,并建议患者搭配復健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瑜珈或伸展运动,控制到病情稳定,并持续追踪。不过临床上常发现患者疼痛时会自行买成药或打止痛针,尤其本身已有慢性病的患者,更容易因错误用药而伤肾,因此建议患者每3到6个月就应定期追踪发炎指数。
黄奕帆指出,若试过2种消炎止痛药且3个月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就可申请生物制剂,大约治疗3到6个月可以改善疼痛及僵硬症状,目前也有适合计画怀孕患者使用的生物制剂。他呼吁如有疑似症状应早期就医诊断,不要拖延到脊椎变形;建议多与医师沟通,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只要配合医嘱定期回诊,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品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