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瞭解病毒特性,发展更有效的防疫科技,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与日本Space BD株式会社及其台湾总代理阳翼先进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参与今年底即将启动的太空实验计画,将国辐中心的类病毒颗粒送上太空站,探讨太空无重力环境对病毒晶体成长与结构的影响,希望进而开发专一性标靶有价性疫苗。

病毒感染的途径多样化,扩散速度快,感染后在短时间内就可造成宿主生理不适、生病,甚至大量死亡,国辐中心指出,像是近年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以及令养殖业闻风丧胆的猪病毒、鱼虾病毒、家禽病毒等,若能更进一步瞭解病毒的特性,就能发展更有效的防疫科技。

此次前往太空旅游的类病毒颗粒,由副主任陈俊荣与其研究团队制作,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大量生产高纯度病毒外壳蛋白质,成功组装成不具传染能力的类病毒颗粒,预计在今年底,由Space BD以及阳翼先进科技公司担任护送员,将类病毒颗粒送往日本转机后,再搭乘太空站补给船,飞往国际太空站。

陈俊荣表示,类病毒颗粒升空约一个月之后,将变身为类病毒晶体运回地球,并急速冷冻至摄氏零下196度后送回台湾,利用国辐中心的台湾光子源高强度X光及蛋白质结晶学技术,观察类病毒颗粒在无重力下的结晶状态,并比较在地球重力下病毒组装与结构上的差异。

「预期晶体品质在无重力下将会比在地球一般实验室提高许多。」陈俊荣解释,类病毒晶体结构的品质越好,就能解出更精细的原子等级的完整病毒颗粒结构,透析病毒中的每一个原子组成,可更深入瞭解病毒的组成与构造,以及侵入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机制,有利于新的抗病毒策略的研究发展。

#病毒 #类病毒颗粒 #结构 #晶体 #国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