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性视网膜退化疾病好发于幼童与青少年,因疾病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狭窄、夜晚视力下降」等症状,对这群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医师指出,这群病人可能会面临到上课看不清楚黑板字、用餐时夹不到菜、走路会撞到人等窘境。

中华民国视网膜医学会秘书长暨台大医院眼科部医师陈达庆指出,基因性视网膜退化疾病(IRD)主要会造成幼年或青少年双眼对称性视力与视野丧失,视力会逐渐衰退、昏暗或黑暗的环境中很难看清、无法校正的中央视野及强光适应困难等。尤其患者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异常,但因视力问题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容易形成许多误会。

中华民国视网膜医学会理事长暨台大医院眼科部医师杨长豪说明,基因性视网膜退化疾病为基因变异所致,是一种致盲性的眼睛疾病,严重将会引起视力障碍,导致患者行动不便、降低生活品质。过往在临床上想要协助这群病友时,总是困难重重,第一个会面临到的难题,就是基因诊断的困难性。所幸现在有次世代基因定序,让这群病友的基因确诊比例逐年提升,有准确的分子诊断,在病程预测与家族遗传谘询上,都可望获得较多资讯。

陈达庆提到,在台湾约有8000位以上名基因性视网膜退化疾病患者,其中最早发也最容易造成失明的莱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约占总疾病人数的5%。所幸在医界及民间团体的努力下,莱伯氏先天性黑矇症于今年获准罕病认列,让约400名病友受到罕病政策保护,拥有更多的治疗权益,同时也减轻罕见病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

罕见疾病基金会创办人陈莉茵呼吁,给予这群病人多些支持与帮助,使他们眼里的世界不再黑白,可以拥有彩色的人生,看见他们能拥有光明的「视」界。

#视网膜 #视力 #青少年 #基因 #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