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35岁以上有高达15至20万人中风,每年还有3万名新增中风病人,但对中风后手部失能的患者,传统復健只能透过治疗师协助病患手部进行被动运动,以重新学习动作的控制。奇美医学中心最近开创南部復健医疗先河引进「穿戴式上肢远端復健机器手」,提供脑中风病患个人化的復健训练,以及专业团队人员一对一带领进行训练,未来还将纳入更多周边神经损伤病患,希望藉由新科技嘉惠有復健需求的病人。
奇美医復健部职能治疗组组长池昭眉指出,中风病发后的半年是復健黄金期,如能配合医嘱復健就能降低后遗症的影响;但因復健是辛苦的歷程,许多病人往往因为一时的情绪低落就影响復原速度,加上重复循环特定的动作相当多,病人的学习意愿也会降低。
鑑于智慧医疗辅具已成为全球復健医学的趋势,机器人辅助復健训练更是当前的潮流,对提升脑中风病人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帮助,再加上「穿戴式智慧復健辅具」能对应不同病患的训练需求,易使病人有循序渐进的成就感进而提升治疗动机。奇美医为激励病人復健动机,特别开创南部復健医疗先河,导入「穿戴式上肢远端復健机器手」,提供南部病人新颖的復健选择。
池昭眉表示,「穿戴式上肢远端復健机器手」外观像是电影《钢铁人》的手套,操作原理则是依病人的能力,透过智慧感应健康手的动作,同步带领患部手模仿动作,使病人能在一伸一屈的动作间,感觉肌肉的控制,进而模仿完成对称性动作,藉此刺激脑神经与神经肌肉,重复练习找回手感。
池昭眉说,透过机器手结合治疗师的治疗策略,让病人可以在安全的辅助下,提早进入功能性的活动训练,透过高强度与反覆的练习,能有效地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佳功能復原的成效。国外研究发现,復健结合智慧辅具确实能缩短復健周期;国内临床也证实,如病人配合医嘱训练,可以提升日常生活功能,改善生活品质,对降低家庭负担及社会成本也有帮助。
池昭眉强调,奇美医「穿戴式上肢远端復健机器手」復健课程,目前先以脑中风病人为主,提供的服务包含制定个人化復健训练计画,以及专业团队人员一对一带领进行训练,未来期望能持续推广纳入更多周边神经损伤病人,让涉及神经损伤的眾多病人,也能得到更多復健医疗的可能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