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国家广播公司(LRT)报导,面对北京对立陶宛展开一系列不宣而制裁的经济报復,立陶宛银行已进行对经济产生影响的评估。儘管台北进行的投资与借贷对立陶宛GDP带来的成长,可能无法抵销北京贸易报復造成的GDP下滑;但报导认为,维尔纽斯藉此开拓新市场并多元化贸易伙伴,进而减低对北京过度依赖。
根据立陶宛中央银行的估计,北京对立陶宛的贸易限制,可能让该国2022年的GDP成长下降0.1到0.5%;甚至,到了2023年,该国的GDP成长可能还会下滑0.3到1.3%。
根据2021年1月到9月的统计数据,立陶宛对中国大陆的贸易,分别占该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0.7%与3.7%。儘管数字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双方的贸易往来在部分领域中更为重要;例如,立陶宛约有30%的雷射器材销售至大陆地区,而该国69%的胺化合物更是自中国大陆进口。
如果将透过其他国家出口到大陆的商品也纳入考虑,立陶宛对大陆的出口数字将增加到占总出口额的3.2%;同样地,自大陆进口的数字也会增加到总进口额的3.5%。
※北京制裁影响贸易与外资进入
立陶宛银行评估,北京对维尔纽斯的制裁恐影响该国的贸易与国外投资。在完全停止对陆出口的情况下,2022年立陶宛GDP可能下滑0.1%;2023年则下滑0.2%。
根据初步估计,北京报復对立陶宛投资的间接影响,在于大陆制裁可能导致立陶宛GDP成长在2022年下滑0.5%;到了2023年,GDP成长则下滑1.3%。
2021年12月,立陶宛产业联合会主席杨努列维丘斯(Vidmantas Janulevičius)表示,大约有60间立陶宛企业,出口商品到中国大陆时面临困难。立陶宛经济学家波维劳斯卡斯(Tada Povilauskas)也指出,2021年12月,总额约300万欧元的立陶宛商品在大陆海关报关;此一数字在2020年约3500万欧元。
无独有偶,立陶宛科技集团Brolis创始人维兹巴拉斯(Kristijonas Vizbaras)表示,由于自立陶宛出口商品到大陆地区面临困难,该公司打算投资比利时2000万欧元,再斥资3000万欧元至其他国家,以建设新工厂。
※拥抱台湾带来的好处
为缓解北京对立陶宛的经济压力,台湾除斥资两亿美元设立「中东欧投资基金」外,还打算提供10亿美元的融资基金额度,供台湾与立陶宛合资的联合项目借贷。
根据立陶宛银行估计,台湾在立陶宛的基金与投资可望让维尔纽斯的GDP成长0.1%,2023与2024年再增加0.4%,2025年再增加0.3%。这项数字建立在75%的基金将在4年内进行投资。
除GDP成长外,另一个好处是避免过于倚赖中国大陆。立陶宛计画向受大陆影响的企业拨款600万欧元,使其开拓新市场,扩大现有市场并让其多元化。
由于立陶宛同意台北以台湾为名,在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因而触犯北京「一中原则」。怒不可遏的北京向维尔纽斯祭出贸易报復,大陆甚至向跨国企业施压,敦促不要使用来自立陶宛的零件。在这场北京与维尔纽斯的外交争端中,立陶宛企业频频抱怨与大陆贸易遭到各种限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