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放假时高达半数的青少年宅在家上网、打电玩,且上网聊天、打电玩花费的时间倍增。今年春节年假长达9天,不妨利用这段时间安排亲子运动的机会,不仅让孩子暂别手机,也让彼此身心更健康。只是,第一步要如何引起孩子的运动动机、进而养成运动习惯?看看专家的建议。
培养运动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
不少家长想让孩子暂别萤幕,多运动增进身心健康,却发现小孩似乎不太爱运动,不妨看看专家是怎么引导孩子爱上运动的!
臺湾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学系研究讲座教授张育恺,是研究运动心理学的专家,更是一位国术高手。儘管自己热衷运动,但他并不强迫小孩一起运动,有趣的是,如今三个就读国小中、高年级的子女反而运动量都很大,「之前疫情期间家里还买了一台跑步机,每个人每天都自己去跑个4公里呢!」此外,运动也成为一种家庭聚会,每年一家人会固定参与3至10公里的小马拉松活动,藉由家人一起参与、相互鼓励,让运动同时成为培养亲子感情的好时机。
「最重要的是,以父母自身运动的行为来做身教。」他举例,孩子年幼时看到爸爸晚上出门慢跑,总会疑惑为什么这么晚还要运动,张育恺便告诉他们:「因为跑步可以帮助我纾压,流汗后也会觉得精神更好了。」无形中释放出「爸爸喜欢运动」和「运动有好处」的正面讯息。
本身也是空手道教练的臺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国小老师蔡依玲,和不少认同亲子共同运动的家长组成了运动团体。除了平日相约到户外活动之外,每年还会设定一个大目标共同带孩子完成挑战,例如泳渡日月潭、攀登玉山、自行车环岛等。
蔡依玲也提醒「父母必须陪伴孩子一起尝试和探索」的重要性,并分享过去曾看过怕水或不喜欢水中活动的家长,却在一旁催促孩子快下水游泳。「在接触某一种陌生运动之前,必须先确认安全措施、该有的配备都已经做好,并在过程中陪着孩子,他才会有意愿。」
激发孩子运动兴趣,需依年龄循序渐进引导
想提升孩子运动的能力和兴趣,根据年龄层不同,方式也不一样。蔡依玲表示,一开始必须以「玩乐」出发,让孩子从不排斥运动到逐渐喜欢,之后才能发展到运动技能的习得。
如同她国一和小五的孩子,几个月大就从洗澡玩水开始,逐渐培养游泳的水性,到了小学三年级已能完成横渡日月潭的壮举。
张育恺则分享自家小孩养成跑步习惯,是先从全家人一起沿着河堤散步开始。「每次户外散步总有不同的新奇体验,比方路上会有人骑车、打球,也有各式各样的儿童游戏设施,散步后再让他们玩游乐器材,就能进行不同的大肢体活动。」因此,他的三名子女幼稚园时一次便能走三至四公里。
臺北市立大学运动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建智认为,「球类」是一个很理想的运动入门选择,鼓励家长即便是初生儿都可以藉由不同球具来做互动,比方用球碰碰身体、在肚子上滚一滚等,当小孩试着伸手抓球时,就能达到锻炼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性的目的。
帮孩子创造成就感,激发运动的内在动机
小孩喜不喜欢运动,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张育恺表示,若是能引发孩子内在的动机,也就是发自内心喜爱,才能提升其运动的持续度,培养对运动的自主性;也就是「不逼迫」、「不让运动变成惩罚」、「多鼓励」,比方说原本预定和孩子一起跑操场5圈,当孩子只能跑2圈时就应给予口头鼓励,而非追究为何不能跑完5 圈,以免减损孩子的自信心和愉快感。
此外,需尽可能让运动变成是孩子的自我决定,方法是「设定条件给孩子选择」。举例来说,父母不是问「要不要跟我去跑步」,而是说:「跑步动一动很好喔!今天你想要跑3圈、还是5圈?」让小孩对于运动此行为有自己可选择、掌控的感觉。不过,要是孩子提出「跑完后是否可以打电动10分钟」的要求,张育恺认为爸妈不宜运用条件交换式的教养与孩子沟通。
周建智分享自家经验,提到孩子从婴儿期就被带到户外或网球场一起互动,现在七岁了,也很喜欢迷你网球这项运动,更不时向爸爸提出挑战。「大人这时候要配合孩子,有时让他赢点球、有时要装做被他的假动作骗到,孩子有了成就感,才有兴趣继续做下去!」
小技巧引导不爱运动的孩子
臺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国小老师蔡依玲以自身经验表示,当孩子走路步伐较稳定后,全家人便一起到户外进行简单的球类运动,并且依年龄调整玩法。她以羽毛球为例分成三阶段说明:
1.初步先练习投掷球,让小孩试着将羽毛球投进呼拉圈里,或是将羽球上抛、玩接球游戏。透过双手触碰或抓住球的过程,孩子会有距离、速度感、空间方向等概念,也能训练手臂力量。
2.等到孩子熟悉羽球之后,再加入球拍,但并非直接挥动球拍打球。可从把羽球横放在球拍上拿着走路练习平衡感开始,接下来小孩自然而然会想尝试让球动起来,这时便可进阶到拍球。
3.当孩子能使用球拍顺着球的方向运动后,再指导正确的握拍姿势、挥拍技巧、脚步移动等,如此一来挥拍打球的能力便能越来越精熟。
本文作者:郑碧君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杂志》2022年1、2月号 第398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