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近日研拟调涨门诊部分负担,健保会并将于25日开会讨论,万物齐涨下,也引发国人关注,更让医疗机构绷紧神经,彰化员荣医疗体系总院长张克士就表示,调涨部分负担可抑制医疗资源浪费,立意良善值得鼓励,但他也呼吁,尽速推动分级医疗,落实就医正义,避免牺牲、影响弱势与偏乡患者的就医权益,更是当务之急。
张克士表示,近年来健保署推动云端药歷查询,大幅降低重覆用药与检查,减少资源浪费也提升病患安全。但台湾民眾平均每年门诊就医次数仍达15.2次,而药费占率高达总额的四分之一,排挤了辛苦的医护人员在诊疗及手术等的给付费用。部分负担的调整,或可抑制不当的就医与浪费;前提是,必须先保障弱势就医权益。
张克士指出,就分级医疗而言,健保法43条规定,民眾未经转诊自行至医学中心、区域医院等就医,必须自付50%、40%不等的部分负担,此为分级医疗的法源依据。医学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治疗急、重、难及罕见疾病,且须肩负教学与研究的任务;一般稳定的慢性病,尤其是第二、三次不就诊只拿药,实在不应造成医学中心的负荷而排挤了急重症病患的照护,在疫情期间也易造成感染风险。
因为医院无法拒绝病患,他也认同有赖制度面的有效引导,让民眾珍惜资源;此外,他更建议也应该在急重症的给付上,予以合理调高,以财务的分配诱因,设法导正。
张克士也提醒,另一个严肃的课题是,若因地区医院的凋零,恐将影响偏乡民眾的就医权益。以彰化县为例,全县26乡镇中仅11乡镇有医院,邻近的南投县13乡镇中,医疗资源仅集中于4乡镇,对于居住在无医疗院所的民眾,等同剥夺其就医的可近性与急迫性,实在非常不公平。
究其原因,除了小医院难以与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医院,站在不公平的立足点上竞争外,更重要的就是,过去一直未落实分级医疗。
张克士认为近年来卫福部及健保署正逐步推动分级并挹注资源希望壮大社区医疗,这对非都会区的民眾是相当有利的。
他说,一个好的健保政策,要保障所有民眾,尤其弱势者的就医权益,同时亦应协助弱势的地区医院,能够立足于各乡镇,以方便在地乡亲就医;正因资源有限,更应用在刀口上。
张克士呼吁,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毋需锦上添花;针对那些独立苦撑、没有奥援的社区医院,政府应藉由友善的政策予以支持,目的应是回到医者的初衷,亦即照顾所有病患,落实就医正义,提升弱势民眾医疗人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