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族群注意,小心「第四高」悄悄来袭!根据国内调查,高达96%的慢性肾臟病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不自知,由于出现症状时多半已是晚期,只能藉由「验血」和「验尿」检查早期发现;不少患者以为慢性肾病等于洗肾,医师指出,及早发现病灶并配合治疗就能免于洗肾,早期慢性肾病更有机会逆转!
今年3月10日适逢世界肾臟病日,国民健康署携手台湾肾臟医学会、财团法人肾臟病防治基金会、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社团法人台湾高血压学会、台湾家庭医学医学会、台湾老年学暨老年医学会、中华民国诊所协会全国联合会,共同呼吁国人重视早期慢性肾臟病防治。
三高族群是慢性肾臟病的好发族群。台湾肾臟医学会理事长黄尚志指出,当大量血液通过肾臟时,血管内压力上升,形成肾丝球内压;肾臟就像是污水处理厂,若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佳,肾臟代谢负担加重,就可能导致肾压过高。
肾臟病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吴麦斯更形容「肾臟是环保署」,当过多的糖、油脂等无法代谢的废物堆积在肾臟时,起初只是一些垃圾放在家里,身体会自己适应,但时间久了负担就变大,如果没有及时把环境清乾净,就会引发高肾压,更是肾病变的前兆。
肾丝球过滤率和尿蛋白是了解肾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健署提供40至64岁民眾每3年1次、65岁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预防保健服务,国健署署长吴昭军提醒,三高族群务必定期「验血」和「验尿」,了解自身肾臟功能,才能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
今年73岁的林大哥多年前因为经常感到疲惫、出现泡泡尿而就医检查,才得知罹患慢性肾臟病第3期;在配合医师治疗及卫教师指导之下,肾丝球过滤率逐渐恢復正常,12年以来都维持在50左右,他骄傲地说「连医师都说很少见!」
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理事长黄建寧指出,糖尿病患者中有3成是慢性肾臟病患者,反之,洗肾患者中近5成有血糖问题;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肾小管异常、肾丝球破洞,导致尿蛋白溢出,并随着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泡泡尿),肾丝球过滤率也会下降。
台湾高血压学会理事郑浩民表示,肾丝球过滤率会随着老化而递减,每年约减少1单位。如血压超过140/90,每年下降速度会增加到5单位;如血压大于180,每年下降速度更快,恐怕5到10年就需要洗肾。
很多慢性肾臟病病人都会担心是否需要洗肾。吴麦斯指出,慢性肾臟病可分为5期,如为第1、2期(肾丝球过滤率大于60),积极治疗是有机会逆转的,如果进展到第5期(肾丝球过滤率小于15)也不等于必须洗肾,还需考量其他指标来评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