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发病年龄较轻、与吸菸关系不大,同时早期肺腺癌即可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引起肝、脑、骨等远处转移,又是女性最好发的肺癌类型,近年来备受关注。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研究团队与在台攻读博士的奈及利亚籍学生Afeez Adekunle Ishola共同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若在活体上利用基因剪辑技术,将一段致癌的环状RNA(circRNA)基因剔除,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治疗癌症的潜力。
荣阳交团队表示,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大宗,尤其肺腺癌更是台湾国人罹患的主要肺癌。科学家已经发现肿瘤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化后,会启动细胞内一连串的讯息传递链,造成肿瘤细胞生长、转移。这样的发现促使标靶药物的出现,其原理就是藉着酪胺酸激酶来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进而阻断癌细胞生长的讯息传递路径。
在台攻读博士的奈及利亚籍Afeez Adekunle Ishola,与阳明交大药理所讲座教授邱士华医师、臺北荣总医学研究部助研究员王梦莲博士、臺北荣总胸腔部主任陈育民医师,发现环状RNA 190 (C190),透过ERK/MAPK这条细胞内的分子通道,可以将细胞表面的受体讯息传递到细胞核中的DNA。
团队指出,研究证实C190扮演了开启癌细胞分裂、成长的重要角色。且C190可在血清中侦测到,并反映癌细胞当下状态。这项发现让C190可以作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非侵入式癌症临床诊断标记。
邱士华医师强调,肺癌末期病患的血液可测得较多的C190表现,而且有C190也意味着治疗效果较差,C190与肿瘤大小、侵犯程度、新陈代谢、存活率等息息相关。
这项发现发表于今年二月的《Cancer Research》。第一作者Afeez Adekunle Ishola就读于中央研究院国际研究生学程(TIGP),今年已获得阳明交大与中研院分子医学博士,代表研究团队对于国际研究人才的高度重视。这项研究除受科技部及教育部深耕计画的支持外,亦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携手建立跨国研究团队合作的模式,增加台湾研究成果之国际能见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