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焚化炉一半已使用逾20年,加上当初热值设计偏低,面对现今垃圾混烧热值偏高的情况已不足应付。立委表示,如今热值高的废弃物难有业者愿意清运,固体再生燃料(SRF)的新技术会是「暗黑隧道尽头的光明」;环保署表示,SRF预计在2023年废弃物产生量与处理量就能平衡,燃料化不止能有效推动能源,对减碳也有帮助。

立法院社福及卫环委员会邀请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列席报告业务概况,并备质询。

民进党立委苏巧慧表示,事业废弃物处理面对危机,越好烧的垃圾反而越难被处理,例如家俱组成的木头、泡棉、布等,现在很难有清运业者愿意来清,就算给2到3倍的钱可能也没有人来收。

环保署长张子敬表示,焚化厂原本设计以家用垃圾为主,后来因为有余裕空间所以加收事业废弃物,后来变成事业废弃物依赖焚化炉处理,但因为当初热值设计不高,如今垃圾热值变高,随着焚化炉老化,能烧的垃圾也就越少,设计上也就不足以应付,所以很多清运业者寧可不收热值太高的垃圾。

苏巧慧指出,全台24座焚化炉有1/3正在岁修,岁修之后是否可以大幅提升受热温度与处理量能?SRF技术可以把垃圾变黄金,没人要的高热值废弃物可能会变得抢手。

张子敬说,SRF预计2023年产商量与处理量就能平衡,SRF相关指引是为了让愿意投资的业者排除既有法规限制,看到垃圾处理可行的路,如果做到燃料化,就能有效推动能源,对减碳也有帮助。

苏巧慧表示,SRF应更广为周知,让烦恼事业废弃物的单位知道新的技术已经开始,让暂存工厂的废弃物能看到被处理的希望,上游的SRF制造技术指引与品质规范既然已经出来,指引也应该订到更下游。

张子敬回应,SRF这样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诱因让人来投资是将来的重点,开放掩埋场暂存高热值废弃物、事业废弃物另地暂存的作法也已经预订准备。

#热值 #SRF #废弃物 #业者 #事业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