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带原者致癌风险竟被低估!臺北荣总医学研究部指出,虽然已知慢性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但最新研究发现:突变的B型肝炎病毒可以躲避免疫细胞,让抽血检验的病毒浓度及肝指数偏低,这样的患者常被称为「健康带原者」,日常只要追踪即可,不过事实上,「病毒其实大量堆积在肝细胞,容易造成肝癌」。
●新研究:慢性B型肝炎健康带原者 观念要改了!
臺北荣总医学研究部研究员梁毓津指出,根据研究发现,带有PreS/S基因突变的B肝病毒株,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可躲避B细胞与T细胞免疫辨识,病毒虽无法有效释放至血液中,却反而堆积在肝细胞内质网,引发内质网压力,钙离子内流异常,影响粒线体功能,肝细胞凋亡后,最终演变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主持这项研究的阳明交大临床医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同时也是臺北荣总医学研究部特约主治医师吴肇卿强调:
「这项研究修正健康带原的观念,部分以往被认为健康带原的人,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过去认为病毒不会破坏肝细胞,而是免疫系统为了杀死病毒才导致肝臟发炎,其实B肝病毒是寄生在肝臟中慢慢破坏肝臟,不太可能完全相安无事。
●自我检测肝癌风险量表
林口长庚医院肝胆肠胃科主治医师滕威,提出一套自我检测肝癌风险的危险量表,其中4项指标,只要大于或等于9分,也就是年龄大于50岁、男性、家族有肝癌病史、体内可侦测到病毒,就是肝癌高危险群。
肝癌是国人癌症死因第2位,其中8成都和B、C型肝炎有关,但肝臟是沉默的器官,需仰赖筛检发现病灶。提醒本身为B型肝炎、C型肝炎带原者,务必定期追踪,每半年要接受一次超音波检查。肝硬化患者则3个月就应检查一次。当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肠胃道出血等症状时,务必及早就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