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的高传播力让新冠疫情快速蔓延,但有别于前几波流行的病毒株,振兴医院营养治疗科营养师陈韵婷指出,感染Omicron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轻微发烧、咳嗽,对下呼吸道的影响相对没这么大,疲累、食欲降低的情形也没那么常见,所以轻症患者的饮食建议也有所调整,除了高蛋白提升免疫力,因为咳嗽、喉咙痛的情形更明显,所以补充水分更加重要。
她建议,Omicron轻症患者在营养照顾上可以掌握以下原则:
一、饮食摄取3大原则
1.高蛋白:
蛋白质能让身体有足够的免疫力对抗病毒。60公斤健康成人每日约需75~100公克的蛋白质(体重x 1.2~1.5公克)。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像是大豆制品、鱼贝类、鸡蛋、各种肉类、乳制品、蛋白质饮品等。
营养师高敏敏也在脸书上分享,补充蛋白质能避免肌肉流失耗损,使身体更虚弱,也能增加病癒后的恢復力。而且病毒会触发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发炎因子,造成破坏,足够的蛋白质便是肺上皮细胞、上呼吸道黏膜细胞修补的关键原料。
陈韵婷特别提醒,感染Omicron的症状较轻微,多数人不须额外增加热量摄取,假设60公斤的成人,只要维持每日约1,500~2,000大卡的热量摄取即可。如果症状比较明显或特别疲累、食欲不佳,再来考虑增加热量。
2.减少饱和脂肪、精致淀粉:
许多加工食品、精致甜点、零食都会使用饱和脂肪和精致淀粉,这些都会增加体内发炎反应,使原本已经处在抵御病毒的身体加剧发炎状态,康復速度更慢。这些食物也容易有过度饱足感,影响呼吸顺畅,感染期间建议不要吃得过于饱胀。
3.补充维生素D或锌:
除了均衡饮食,多吃蔬果以获取抗氧化的维生素A、C及植化素,减少体内发炎,维生素D及矿物质锌等微量元素也与呼吸道免疫系统相关。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例如红肉(瘦肉为佳)、蛋黄、添加维生素D的乳制品、木耳、乾香菇、深海鱼等;锌则常见于带壳海鲜、瘦肉、蛋黄、坚果等。若居家照护期间无法获得足够食物来源,也可考虑补充综合维他命。
陈韵婷补充说道,Omicron轻症较少影响食欲,民眾不一定要使用营养补充品,但如果食欲下降,影响进食、无法吃到足够需要量时,可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品,快速补充身体所需的热白质及必需营养素。另外,这段时间也要少吃生食,注意食品卫生,降低外来病菌侵犯肠胃道的机会,以免影响肠道免疫力。
二、液体补充2大原则
除了咳嗽、喉咙不适要多补充水分,由于发烧会加速身体代谢率,营养素需求量提高,也会增加体内液体流失导致脱水,所以就算没有明显口渴或飢饿感,还是要持续进食及补充液体。
1.维持体内足够水份,留意是否脱水:
当身体脱水时,会出现明显口渴、发烧、尿液量减少、浓或呈深色、口乾、心跳加快、疲累及意识混乱等症状,这时呼吸系统的分泌物也会变得较浓稠,难以从肺部排出,当肺部无法清除这些分泌物时,就可能导致肺炎。
因此,为了避免脱水,要摄取足够水分,以60公斤成人来说,每天需至少补充2,400~2,700cc的液体(体重x40~45cc)。最佳的补充液是具热量及蛋白质的清流质饮品、口服电解质补充液或运动饮料,可补足身体必需的电解质及矿物质,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
2.正确补水,预防脱水:
每小时都要补充,至少每15分钟应补充80~160cc液体,如果无法一次大量喝,建议少量且每隔数分钟就喝一次。
选择多样化的流质种类避免味觉疲劳。高敏敏建议也可以自制水果水,把新鲜水果加进白开水中,刺激喝水欲望、增加饮水量及维生素摄取。
睡前床边摆放水或其他补充液体,方便半夜醒来补充。
若出现呕吐或腹泻,除了喝水之外,也应该补充口服电解质液,例如某些运动饮料,或者在家也能自制口服电解质补充液:盐(1/2~3/4茶匙)+果汁(例如苹果、橘子、葡萄或蔓越莓等)1杯+水(3.5杯)。
三、维持体重
陈韵婷表示,体重是身体含水量及营养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体重流失显示体内的液体、脂肪及肌肉量可能都在减少,尤其肌肉量减少会使身体感到虚弱。由于身体重新合成肌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预防急性期肌肉量的流失,对于日后的復原相当重要。
但感染修復期间也要避免饮食过剩。美国学者最近研究显示,美国人在疫情隔离期间,每人平均体重约增加15磅(6.8公斤),因此戏称是「COVID-15」。因此她建议,生病期间每天量体重,并维持目前的体重。
四、復原及復健期的营养
陈韵婷说,目前有关Omicron长期后遗症的研究不多,还需要持续观察。不过当身体逐渐在復原,基本上就能逐渐回復到正常的饮食摄取,建议搭配运动,保有抵抗力及减少肌肉流失,都有助于恢復日常活动。有2个要点可以留意:
1.均衡饮食:
除了确保摄取足够的营养素,足够的蔬果纤维及水分摄取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提升自体免疫,让復原情况更理想。而且Omicron感染以轻症居多,康復后原则上不须再额外摄取高量蛋白,可以参考卫福部公告「我的餐盘」建议摄取量。
2.避免生食:
有些研究认为感染新冠病毒的后遗症可能来自体内持续的发炎反应,因此为了减少体内发炎,增强免疫力,也要尽量减少生食,避免因食材清洗不净,再有额外病菌侵犯肠胃道,破坏肠道的防御机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