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护师节,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有一群人扮演极吃重角色,他们负责确保院内感染管制品质,并坚守住每位进出医院的病人、家属、访客及所有员工的安全,他们就是疫情下医院的中流砥柱—感染管制师。
社会大眾对于「感染管制师」比较陌生,但是对于他们针对医院防疫所制定的措施一定都曾经体验过,例如进入医院门口的酒精乾洗手、量测体温与TOCC(旅游史、职业史、接触史、群聚史)确认等,无论是动线安排或消毒设备摆放位置,都是经由感染管制师的实地测试与专业规划。
之前疫情指挥中心记者会公布确诊者足迹时,感染管制师们也必须在医院团队合作下,迅速调查出是否有员工与确诊者足迹重迭,立即採取必要的休假隔离处置,避免病毒在医院里面悄悄地扩散。
目前长庚医院的感染管制师有近60位,都是护理师经过卫福部疾病管制署认可之社团法人台湾感染管制学会严谨笔试及口试甄试通过,才授予合格证照的专业人才,这是极少数由卫福部疾病管制署授与专业学会发出的合格证照。
长庚医院行政中心廖美南副总执行长,除了是资深护理人员外,目前也担任台湾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一职,她表示,随着一波波新兴传染病的威胁,感染管制师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感染管制师栽培不易,无法一蹴可几,且其核心能力亦需与时俱进,因此在2019年11月指示推动感染管制师进阶培养计画,将职务培养採专业与行政双轨,除深化感管专业能力外,也拓展其行政领导的职阶,使感染管制师在防疫时能独当一面,掌握疫情先机。
长庚医院这项全国首创的制度,在台湾感染管制学会2022年年会论文口头发表获得特优(第一名)的殊荣,受到在场评审一致好评。
长庚医院感染管制专员、台湾感染管制学会常务理事邱月璧表示,长庚医院除了强化实证能力及专案运作使感管专业业务更精进外,在行政管理方面,运用Power BI与品质管理手法,大幅提升疫情风险评估分析、流病趋势的掌握,以及感管品质改善的管理能力。
她说,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发后,感染管制师们天天绷紧神经,紧盯疾病管制署最新资讯,并收集与监控最新疫情消息,例如:通报定义、收治、个人防护装备…等,内化成为医院可以执行的标准作业流程。其他还包括:监测住院病人、陪探病及员工、外包商的体温及TOCC的健康管理;依照滚动式的COVID-19通报定义如实通报;制定与完备个人防护装备的标准并举办实际穿脱训练、应变计画模拟演练以及疫情调查(足迹重迭)处理等。
邱月璧指出,除此之外,也透过「感染管制智能BI面板」即时掌握发烧病人的分布,及早介入鑑别发烧引起的原因与COVID-19的关联性,若是排除疫情造成的,则往可能疾病造成的因素,作为调整治疗方向的参考。另外针对放置静脉血管导管及尿路导管的病人,可每日及时监控导管放置的必要性,避免因为长期放置导管引起的感染现象,确保病人住院的品质。
邱月璧也曾经歷过SARS战役,她认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近20年来感染管制师们透过医策会的医院评鑑与医院感染管制查核不断的自我淬炼,也使得这次在COVID-19的防疫工作虽然艰鉅,但幸有过去每年至少一次的桌上或实务演习,模拟操演无数次,大幅提升感染管制师的能力以因应各项挑战。
廖美南副总执行长期许,透过建立感染管制师专业能力培育进阶制度,满足人员求知需求,扩展感染管制各专业领域,达到有效用人、育人及留人,才能让这群感管专业仍具热情与使命感的感染管制师持续发光发热,守住国人的健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