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职场新鲜人,对工作的追求已和X、Y世代不同!《远见》首度与Dcard合作「2022青年职场三观大调查」,探讨年轻族群的职场观、个人事业观、人生价值观,揭开他们在想什么?
2022是一个机会满满的工作年,青壮人口数来到15年新低,职缺数量却达到史上新高、突破100万个。有余裕挑选工作的年轻工作者,如何看待现今的职场环境?如何选择工作?又期待什么样的自我实现?
《远见杂志》首度与社群网站Dcard合作「2022青年职场三观大调查」,探讨年轻族群的职场观、个人事业观、人生价值观,一探变动最活跃,也最抢手的青年职人心意。
本次调查聚焦20~35岁大专院校在学或毕业生,分成两卷分别邀请填答,A卷职场意向调查回收773份、B卷职场心态调查回收772份。其中,男女比例约四比六,七大学群均匀分布,共计1545份有效问卷。
年轻世代有一句流行用语「chill」,它不是英文chill本意的「寒冷」,而是带着调侃与俏皮,延伸出来的冷静、放轻松之意。
如果说人力市场现况吃紧,眾家企业急于招兵买马,满手入职邀约的年轻族群,应该非常放松、非常「chill」?其实不然,他们还是「微」焦虑。
焦虑指数56.17分,低薪是主因
本次调查发现,年轻工作者自评的职场焦虑指数为56.17分(完全不焦虑为0分,极端焦虑为100分),略偏焦虑。焦虑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低薪(41.5%)、能力不足(36.8%)、对未来没有想法(34.2%)。
分析族群差异,可看出女生比男生焦虑,女生相较于男生,更为困扰自己对未来没有想法(37.1%),男生则是对能力不足(42%)感到不安。
若以专科学群分类,最焦虑的是人文社科专才(59.96分),最放松的是餐旅游憩专才(51.05分)。
各学群较为特殊的焦虑原因,分别是43.8%的商管财经专才焦虑低薪,以及工作KPI难以达成(17.1%);餐旅游憩专才也焦虑低薪(45.3%),还担忧主管同事难相处(37.5%)。
此外,工程专才焦虑能力不足,高达46%。另有34.8%的数理化专才,则是担忧自己所学无法致用在工作上。
至于设计艺术专才,有45.6%担忧不敢踏出舒适圈;人文社科专才41.8%烦恼自己对未来没有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卫护专才特别担忧工时太长,多达31.9%,高于整体10.1个百分点,反映疫情下的医护过劳隐忧。
调查显示,焦虑指数的长期变化,与「年龄」关联性较低,但与「工作年资」增长有关。毕业两年的工作者,焦虑达到高峰,其后四年一路走缓,毕业七年后又开始攀升。
细究焦虑原因,各族群各有较为突出的原因,尚未毕业者特别担忧进入职场时薪资太低(44.2%),毕业一~二年者,则反覆思量该不该换工作(31.3%)、不知道要做什么(30.1%)。
毕业三~五年者,主要困扰主管同事难相处(34.8%);毕业六~八年者,烦心自己不敢踏出舒适圈(35.2%)。毕业八年以上的人,则回到薪资过低的纠结(50%),以及不喜欢手上的工作内容(26.2%)。
大企业与公职,最受青睐
在职场选择部分,25%想进入2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其次是公职、中小企业、个人接案、加入新创团队,其中,女生相较于男生更想考公职(15.7%)。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的工作类型,在不同年资的工作者心中,各有不同。
毕业二年内的人想找大企业(27.1%),毕业三~五年后,想进入中小企业的人增加至14.9%(多于平均值4.7个百分点)。毕业六年后的族群,相较于其他族群,更想加入新创公司(10.7%)或自行创业的人(10.7%),都高于整体。
整体来看,69.9%的年轻族群,喜欢传统的组织型工作,更有多达30.1%的人,理想工作是「非组织型工作」,例如接案、创业、理财、派遣等,原因除了时间自由、可做自己的事业之外,更有31.8%的人,认为组织外的薪资更好。
他们之中有53.6%曾进入组织工作,也有57.1%未来没计画进入组织。
如果选择进入组织工作,挑选条件仍以薪资相关为主,但「时间因素」也成为关注议题,包括工时、通勤时间、值班时间、加班。
不过,男生对「未来成长性」较为关注,在乎升迁(54.2%),也在乎是不是成长中的公司(18.4%)。
女生在乎的则是「稳定」,裁员倒闭风险(47%),也格外在乎时间议题,49.1%将通勤时间列入选择标准,高于男性多达16.6个百分点!40.2%不爱周末/晚间加班,也高于男性8.6个百分点。
软指标方面,高达79.3%在乎主管同事是否好相处,关于性别、性向、性骚扰等面向,也受到年轻族群关注,尤其女性关注性骚扰防制(28%),远高于男性在意比率(6.1%)。
公司福利中,首重「休假与吃东西」
有趣的是,对于福利的期待,「休假」不意外是最迷人的选项(54.4%),但排名第二的竟是免费或便宜餐食(49.8%),可见得「吃东西与休假」对年轻工作者来说,差不多爽快。
眾所关心的加班议题,其实年轻族群并没有真的那么排斥加班,97.5%超高比率愿意「有条件」加班,不仅是为了加班费,也是为了让任务更完善。
与年长世代观念不同的是,年轻族群不认为要死守一份工作。77.2%想在全职工作之外,拥有兼职,并以网路相关类型最受青睐。
追求财富自由,工作与生活平衡
职场成功的定义是财富自由,远高于拚命追求高所得(5.2%)。与年长世代相同的是,「学到东西,自我成长」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特别的是,34.1%想要成为「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23.3%想成为「快乐工作者。
另一方面,年轻族群32.3%害怕成为穷忙族,经济低下;13%害怕成为工作狂,没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年纪愈大的工作者,愈害怕成为徒劳无功的退化内卷(involution)一族,或是如同老鼠竞赛(rat race)机械式工作的社畜。
相较于年长世代,他们观察自己这个世代的职人特色,46.9%认为接受新事物是特色,44.2%认同网路能力好、42.1%表示不会拚命工作牺牲生活。
其中,各学群背景的人,各自对某些细项有观察,例如,49.1%设计艺术、48.6%商管财经的人,更认为「不会拚命工作,牺牲生活」,是同辈优于前辈的一大特色。
61.1%资讯背景的人,认为网路能力更为凸显;37.5%餐旅游憩认为是爱好自由。18.1%医药卫护认为是勇于表达;13.6%人文社科、11%工程学群的人,特别认为外语能力佳为特色。
「快乐」是他们想成为的职人样貌
综合观察年轻世代的职场三观,他们更讲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积极追求自己想过的日子。
相较60岁工作者亟欲改善生活的严肃使命感,50岁职人则是强调执行力的全身心工作,以及40岁工作者的顺服。
这一代青年从「大我」回到「小我」,更放松地追求「完整的生命歷程」,认为工作很重要,但没有重要到成为生命的唯一重心;维繫工作以外的人际关系,拥有兴趣与生活,是值得骄傲的个人特色,这也是重要的「自信」源头。
当自信能量丰沛,也就松开了过去带着一点从属概念的雇佣关系,也松开了过去需要一张企业内的名片,来找到归属感的制式文化。
也因此,他们更自在、更自然地选择在非组织型工作(30.1%年轻族群的理想工作);选择为了兴趣而另外兼职(24.5%想兼职做其他有兴趣的事);也更勇于表态,「快乐」是他们想要成为的职人样貌。
他们是真正在体验世界、甚至享受世界的工作族群。这群求新求变、充满活力的职场生力军,就在变动万千的时代新局之中,融入大职场,成为新的产业韧性来源。
难怪他们如此抢手。
【调查说明】
执行单位:远见杂志、Dcard
调查对象:20~35岁的台湾民眾
调查方式:网路自填问卷
调查期间:2022/5/26~6/6
有效样本:A卷职场意向调查773份、B卷职场心态调查772份
编按:部分结果仅公布前10高项目或比率大于10%之项目
本文作者:罗之盈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07月号433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