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人会将怒气转向自己,责怪自己。然而,过度的责怪或压抑自己,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工作上的表现,或与他人相处的情况。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佛里斯(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指出,过度陷入过去发生的事和所犯过的错,导致自己持续困在那个错误内,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连未来都赔了进去。若希望自己能向前走,比起不断自我责怪,你应该设法接受,每个人都会犯错,并且相信自己能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

想从这样的漩涡中逃脱,佛里斯建议,你可以设法培养自我同理(self-compassion)的能力,激发内心对话,探索自己的能力和极限,进一步发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他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智库网(INSEAD Knowledge)提出,关于培养自我同理能力的六个提醒:

■允许自己不完美,接受自己会犯错。你怎么宽待犯错的家人或朋友,就应该怎么宽待犯错的自己。这种脆弱感会让你与他人更有连结,因为你知道每个人都会面临挣扎。

■「做出坏的决定」不等于是个坏人。你不会因为一次的错误,就被当成一个坏人。

■辨认你的缺点和挫折。将这些事视为经验,和成长的机会。拥抱这些挑战,找出其中的意义,不要放弃你自己。

■练习感恩。注意到身边的好事,并为此感到感激。藉由这些行为,能帮助你转移焦点,不去注意你缺乏的事。感恩可以为你创造一层保护膜,帮助你对抗「不足」的感受。

■专注于现在。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øren Kierkegaard)曾说过:「要理解生活,需要往后看;要过好生活,必须往前看。」专注于你所在的地方、你在做的事,可以帮助你减少负面的想法。把注意力放在帮助他人,对别人慷慨,也是一个让自己回復的好方法。

■找一个可靠的教练,或心理治疗师倾诉。他们能引导你思考和感受自己的情绪,这能帮助你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

就像达赖喇嘛曾说过的,「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就无法爱其他人。」如果你对自己没有同情心,那么你就无法同情其他人。对自己以及所处环境怀抱同情,并能同理他人的人,不仅能拥有更健康的身心,工作时也会更有效率。

(本文摘自《EMBA 世界经理文摘433期》)

《EMBA 世界经理文摘4323期》
《EMBA 世界经理文摘4323期》

文章来源:EMBA杂志433期「你的策略,瞄准关键点了吗?」

#同理 #犯错 #责怪 #佛里斯 #self-compa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