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蔬菜,身体健康,这是公认正确饮食,不过,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针对高温烹煮后产生「丙烯酰胺」致癌物发现,在吃下肚的致癌物质中,有52%来自蔬菜,专家建议,料理蔬菜以川烫为主,千万不要在锅里滚煮过久。
为何蔬菜经过料理后,释出「丙烯酰胺」致癌物?研究人员认为,高温为主要关键,例如,大火烹煮、蒜头爆香等料理方法就可能炒出致癌物(丙烯酰胺)。
事实上,许多食物经过烧烤、大火快炒、高温油炸等高温料理,都可能释放致癌物质。例如,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会产生「异环胺」,长期食用油炸鸡排,就可能提高大肠直肠癌风险。
一般建议,蒸、煮等烹调方式较为健康,其次是煎,最不好的料理方式为烤、炸。为此,欧盟于2018年要求食品业者必须控制、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包括,薯条不可炸太焦、麵包也不能烤太深、太焦。对此,长庚医院临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欧盟这项规定是对的。
顏宗海说明,在处理食材时,如以超过摄氏120度加热,食物中的胺基酸与还原醣就会进行「梅纳反应」,进而生成「丙烯酰胺」,动物实验显示,「丙烯酰胺」将增加肾上腺癌、甲状肾癌、肺癌与睪丸癌风险。
不过,仍无充分证据证,「丙烯酰胺」将提升人类罹患癌症的风险,因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为2A级致癌物质,即只有动物实验致癌。常见高温烹调后出现「梅纳反应」的食物包括油炸薯条、洋芋片、油条、麵包、咖啡等,蔬菜反而少见。
高温烹调食物时,尽量不要在食物裹上糖粉或麵粉,至于马铃薯等部分食物,建议先蒸煮熟后再油炸或烧烤处理,以缩短高温烹调的时间。
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