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蔡先生喜欢旅游和运动,近年却饱受膝盖疼痛困扰,起初以消炎药、玻尿酸等方式保守治疗,但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终于在今年陆续接受左右膝关节置换手术,因为手术方式不同,右膝大约半年才完全恢復,左膝术后不到2个月就行走自如。医师提醒,膝关节软骨会随着年纪增长、使用频繁而磨损,通常建议60到70岁、重度退化性关节炎患者「该换就换」,否则拖到超过80岁才要换膝,恐徒增手术风险。

国人膝关节退化盛行率约15%,推算全台超过350万名患者。台中荣总骨科部医师王证琪指出,「年纪」是退化主因,只要活得够老,膝盖用久了就会磨损,另一项原因是「性别」,女性停经后受到荷尔蒙影响,以及骨盆下肢结构因素,女性膝关节退化患者是男性的3到4倍。

王证琪指出,膝关节退化症状包括:关节僵硬、关节疼痛或肿胀、发出喀喀声、关节变形等,轻度患者可使用物理治疗、肌肉训练、辅助器具(如辅具、护膝、健走杖等),中度患者可使用消炎药物,但如果关节活动受限或明显变形、影响生活品质,已成为重度患者,则须考虑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有研究推算,台湾每年应有6万名退化性关节炎患者有手术需求,但实际上仅有2万人开刀,两者落差高达3倍,细究原因在于患者担心术后疼痛、手术结果不理想,或是年纪太大、体力无法负荷,因而对于换膝手术却步。

台湾电脑辅助骨科手术学会理事、中国医附设医院骨科部人工关节科主任洪志鸿指出,临床上有2成患者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成效不满意,因为每个患者的关节曲线、切骨角度不尽相同,医师得仰赖自身兴验和术前X光判断,可能产生1到3度的误差;近年在机器手臂辅助之下,术前透过影像扫描建置3D骨模型、规划摆放位置及尺寸,术中协助医师在对的角度下刀、降低人为移动误差,比传统手术更加精准、恢復快、降低疼痛感,逐渐成为换膝手术新趋势。

洪志鸿提醒,膝关节软骨会随着年纪增长、使用频繁而磨损,如果是60岁以下就有严重退化性关节炎,此时换膝还太早,可考虑PRP注射、干细胞治疗或截骨矫正手术等,等到60岁到70岁是换膝的好时机,该换就换,切勿拖到80岁以上,以免高龄体力差、骨质流失,手术风险反而过高。

#膝关节退化 #换膝 #人工膝关节 #关节炎 #膝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