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时钟再度快转!国民健康署今公布109年癌症登记报告,新发生癌症人数为12万1979人,相当于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时钟较108年再快转1秒。大肠癌已连续15年占据首位,109年发生人数高达1万6829人;国健署目前提供50到74岁民眾每2年1次免费粪便潜血检查,根据医学实证,可降低35%大肠癌死亡率。
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显示,109年十大癌症发生人数依序为:(1)大肠癌 (2)肺癌 (3)女性乳癌 (4)肝癌 (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6)摄护腺癌 (7)甲状腺癌 (8)胃癌 (9)皮肤癌 (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相较于108年,第一到七名序位相同,胃癌和皮肤癌序位互换,子宫体癌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序位互换。
国健署癌症防治组组长林莉茹说明,胃癌发生率过去呈现下降趋势,本次发生排名异动是因为分类改变,109年起将胃肠道基质细胞瘤(GIST)视为恶性肿瘤申报,并纳入胃癌分类。
如以年龄区分,109年癌症发生人数集中在50岁以上民眾,占8成3。林莉茹说明,109年全癌症发生年龄中位数为64岁,但有一些癌症发生年纪较低,例如乳癌56岁、甲状腺癌50岁、口腔癌58岁。
109年十大癌症中,大肠癌已连续15年占据癌症发生人数第一位,109年发生人数为1万6829人,但比108年(1万7302人)略减473人;第二名肺癌发生1万6370人,较前一年增加137人;而第三名女性乳癌发生1万5259人,较前一年增加403人;但位居第四的肝癌,发生人数1万982人较前一年减少290人。
林莉茹指出,未发生新冠疫情前,每年癌症筛检量约为500万人次,109年则是450万人次,虽然略降1成,但对于整体癌症发生人数加上癌前病变人数并未有显着影响;但110年本土疫情爆发,筛检量减少到389万人次,将持续观察癌症发生人数变化。
国健署长吴昭军表示,过去两年癌症筛检因为新冠疫情而减少,随着今年下半年疫情开始趋缓,希望民眾及早回到医院筛检;预估今年(111)筛检量可达到435万,预期可恢復疫情前的水准。
目前国健署提供5项癌症筛检,包括子宫颈抹片、乳房X光摄影、粪便潜血检查、口腔黏膜检查,以及今年7月1日开始推动「第五癌筛检」肺部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实证医学证明,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