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除旧布新,许多人会使用清洁剂大扫除。台中慈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李冠仪提醒,使用化学药剂要格外小心,药剂酸碱度容易造成腐蚀;混合使用更可能产生高温或有毒气体,导致永久性伤害。他建议,清扫过程做好防护、保持环境通风,万一碰到伤害也要知道紧急处理流程,才能保护身体避免伤害。
李冠仪表示,常见清洁剂类型有「消毒水(次氯酸钠)」,容易和盐酸、氨水甚至尿垢反应,产生有毒或易燃气体,使用时一定要遵守使用说明;刺鼻的「氨水(氢氧化铵)」,常添加在清洁剂中用来分解厨房、玻璃或衣物油脂。
另外,方便清水垢的「盐酸(氢氯酸)」是无色刺鼻的强酸液,容易和空气中水蒸气结合产生酸雾,和消毒水混合更会产生有毒氯气;强碱「苛性钠(氢氧化钠)」,常用于片状或颗粒式的浴厕疏通剂,要注意酸碱反应会大量放热导致灼伤。
李冠仪指出,虽然清洁剂化学效果复杂,也不必因噎废食,只要遵守4个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使用化学物的风险。第一,口罩戴紧维持现场环境通风,就能大幅度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其次一定要戴手套,通常疏通水管、马桶需要大剂量清洁时,要特别小心肌肤直接碰触;第三一次只使用一种清洁剂产品,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冲水,避免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最后,避免分装在不同容器导致混淆发生误用误食,尤其要放在儿童拿不到、阳光照不到的阴凉处,以免发生意外。
李冠仪回想急诊临床经验,偶尔会碰到清洁剂呛伤救治的个案,由于「吸入性」烟雾会令人立即不适,所以通常不会大量吸入扩大腐蚀;不过若发生误食或遭到大面积喷洒的情况,「接触性」腐蚀就会深入表皮灼伤。因此若不慎发生意外接触,接触面要赶紧冲水15至20分钟以上,保护好伤口马上送医;若不小心吞入酸碱性物质千万不要催吐,以免二次伤害,务必立即送急诊处理。
台中慈济医院提醒,春节除旧布新,使用各类清洁剂,一定要详细瞭解使用方式,遵守4项预防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才能避免「吸入性」与「接触性」化学性灼伤,顺利打扫清洁好过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