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有1名男婴在满月后,一喝完奶就吐,有时还像「喷泉状」的呕吐,家长焦急地带他到新营医院小儿科就医,经医生诊断为「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男婴伴随脱水及电解质失衡问题,院方安排他住院接受点滴输注,再由小儿外科医师执行手术,术后2天,男婴不再吐奶,出院回家又能开心地大口喝奶了。
新营医院小儿科医师张经旼表示,奶水在胃中初步消化后需经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再继续消化,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指因为幽门的肌肉层发生肥厚现象,使得幽门管腔相对狭窄,加上幽门肌肉无法放松,造成奶水堆积无法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因而引起呕吐。
张经旼表示,曾有文献指出在台湾此病发生率约每2500名出生婴儿有1位会发生,男婴发生率约为女婴的4到6倍,尤其是第一胎,通常发生在足月儿,父母如曾罹患此病,小孩有此疾病的机率也较高。
张经旼指出,其典型的症状是出生后半个月内喝奶后都算正常,直到出生2至3周后,幽门的肌肉层开始肥厚,管腔狭窄渐渐严重,吐奶症状也日渐明显,至4至6周时,幽门管腔几乎完全阻塞,吐的情形更严重,有时还会像喷泉般的呕吐,若频繁呕吐导致胃和食道黏膜受损,呕吐物可能会有血丝。
「家长对这些症状应保持警觉!」张经旼说,若宝宝有这些情况,家长应尽快带着孩子来就医,避免严重脱水。现今手术技术成熟,家中的小宝宝发生了肥厚性幽门狭窄,请爸爸妈妈不必太担心,手术前及时补充呕吐流失的水分及电解质,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幽门肌切开术」,术后可恢復正常喝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