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害怕成为「医疗难民」吗?

「尽量不动手术」、「逐步减少服药用量」……。我总是这样劝导病患。不过,各位读到这里恐怕会觉得不安,心想:「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事实上,我也曾听过因为患者拒绝药物或手术,而被医师弃之不理,成为「医疗难民」的故事。以下分享的故事,是某位我认识的编辑的亲身体验。

据说他的母亲在85岁时,被诊断出第二次的肺癌。由于他们已决定不再进行手术,便如实告知医师,结果,医师却给了出乎意料的回应:「那就请便吧!既然你们不愿意动手术,我也没有其他能做的治疗了。」

医师都这么说了,他们当然无法再继续到那间医院回诊。医疗人员态度如此恶劣,着实令人震惊。不过,其实该编辑从很久之前就不太信任那位医师。

三年前,他的母亲82岁,被诊断出第一次的肺癌。医师表示「恶性肿瘤很小,所以建议开刀切除」,于是他的母亲接受了手术。没想到手术完成后才得知,右肺下半部已被全部切除。

据说是因为实际动刀之后,才发现恶性肿瘤范围超出预期,故进行了大范围的切除,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所以也不能责怪医师。可是,当时的医师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帮你们把不好的部分全部切除了。」对于医师这种毫无愧疚之意的态度,做母亲的感到十分愤怒。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右肺少了一半的关系,导致胃的位置也不太稳定,所以术后,该编辑的母亲持续有噁心感、食欲变差,体力也逐渐衰退,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概半年左右。儘管该母亲经常抱怨:「真的被吓到了,之后不敢再动手术。」不过由于害怕病由心生,她还是把健康摆第一,十分努力地每天外出散步6000步,试图恢復体力。就这样,该编辑的母亲终重拾健康,却在健康检查时发现第二次的肺癌,并在拒绝手术后,从医师口中听到那段冷漠的话。

很幸运的,这位做母亲的很快就找到愿意协助居家医疗的医院,并遇到很好的医师,对于她「选择在家里临终」的决定也予以尊重。虽然癌细胞转移至肩膀,经常引起疼痛,不过,她还是尽可能地减少服药。最后,某天早晨,母亲迟迟没有起床,到房间查看后才发现她已离世。编辑朋友说:「虽然晚年也有些痛苦的回忆。不过,母亲能在自家临终,是非常幸福的。」

上述案例或许经常发生在大医院里,医师也并非完全不在乎患者的人生或健康,只是他们必须把「当前的疾病治疗」视为最优先考量。而在病患的立场来看,医师所展现出的冷漠往往相当伤人,不但心理上就此陷入痛苦,如果拒绝治疗的技巧不够高明,就可能成为「没有医院可去」的医疗难民。

那么,大家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如果居住的地区医疗资源丰富,请在成为医疗难民前积极打听,寻找能够接纳自己的想法的医师。每个人希望度过晚年的方式都不同,适合自己的医师或医院自然也不一样。总之,大家得自行寻找一位能替你看诊、与你商量、并使你感到安心的医师。

(本文摘自《如果活到80岁:随心所欲,不留遗憾!日本精神科权威的幸龄乐活提案》/方言文化)

【内容简介】

日本精神科权威医师的幸龄乐活提案

销量突破50万册,2022 年全日本最多人读过的书!

金马双奖影后、国民阿嬷陈淑芳说:

我今年84 岁,但我的人生其实只有三天:

昨天很好、今天开心,明天能张眼活着就好!

如果活到80岁,更要随心所欲,不留遗憾!

当长寿已成常态,任何人都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迎接百岁人生。

若已届四十不惑,此书正是提前准备幸龄乐活的最佳提案;

如果家中奉养年迈双亲,本书便是最符合现实的新世代孝道。

珍惜现有,放胆去做!轻松跨越80岁的屏障!

就算罹患失智症,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大家无须放弃自己尚存的能力。

在「完全办不到」之前,都不应该随便放弃。

延缓失智症恶化的最佳方法,就是持续用脑、活动身体。

维持原本的生活型态!

大脑不用就会萎缩,80岁才开始锻炼也不迟。

【作者简介】

和田秀树(Hideki Wada)

1960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系,精神科医师。曾任东京大学医学系附属医院精神神经科助理、美国卡尔.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神医学院国际研究员,现为和田秀树身心诊所院长。以专治高龄者的精神科医师身分,积极参与高龄者的临床医疗,迄今已有超过35年经验。

【译者简介】

罗淑慧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日文系毕业,曾任出版社编辑。自2008年起专职翻译,迄今译作超过百本,包含办公室应用工具书、商业理财、经营管理、医疗保健、食谱等领域。

联络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活到80岁:随心所欲,不留遗憾!日本精神科权威的幸龄乐活提案》/方言文化
《如果活到80岁:随心所欲,不留遗憾!日本精神科权威的幸龄乐活提案》/方言文化
#医疗难民 #药用量 #不动手术 #病由心生 #健康